2021-08-23 13:53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多重因素影響下,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較高點已有明顯回落,我國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若要投資者“票選”今年資本市場的“熱詞”,大宗商品必定榜上有名。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中下游企業造成巨大壓力,政策面對此高度關注并果斷出手,打出調控“組合拳”。在多重因素影響下,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較高點已有明顯回落,我國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回落
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走弱。從各品類主力合約價格變動情況來看,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已跌至62美元/桶附近,倫銅期貨跌至9000美元/噸附近,上海螺紋鋼期貨價格跌至5100元/噸附近,大連鐵礦石跌破800元/噸,分別較前期高點下跌約20%、14%、16%和40%。
其中,鐵礦石價格下跌尤為劇烈。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是全球鐵礦石進口大國,鐵礦石的需求端受我國經濟狀況的影響顯著,目前我國經濟復蘇穩健但并非高增速期,疊加對鋼鐵產量的壓減,導致我國鋼鐵業對鐵礦石需求走弱,帶動鐵礦石價格回落。
對于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粵開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是受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點名”、相關部委投放國家儲備等政策的影響;二是近期美國Taper預期或影響流動性預期,使得大宗商品價格承壓;三是隨著國內外大宗商品供給端修復,以及“碳中和”背景下鋼鐵有色等產能壓縮,部分大宗商品價格的供需失衡逐步得到修復。
保供穩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二季度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備受關注,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點名”,五部門聯合約談重點企業,相關部門聯合開展調研和專項調查……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對行業內出口企業發出倡議,一是提高認識,自覺控制出口總量;二是優化結構,減少普通產品出口;三是提質增效,促進高端產品出口;四是加強管理,控制內貿轉出口;五是共同行動,維護出口市場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于7月5日、29日分兩批次投放國家儲備銅鋁鋅共計27萬噸。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目前來看,兩輪儲備投放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社會各界普遍反映,儲備投放體現了國家確保大宗商品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的決心信心,引導了價格預期,緩解了部分行業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壓力。
董忠云表示,5月下旬以來,政府加強了對大宗商品價格的跟蹤監測,并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約談鐵礦石、鋼材、銅、鋁等行業重點企業和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向市場投放銅、鋁、鋅等國家儲備,出臺多項政策促進煤炭增產增供等,力求改善相關領域的供需結構,為大宗商品降“虛火”。
目前,國內鐵礦石、螺紋鋼、銅、鋅價格均較5月份高點有所回落,滬鋁、焦煤、焦炭價格雖近期再度接近或超過5月份高點,但前期過快上漲的勢頭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體現了保供穩價相關政策取得初步成效。
大宗商品價格預計有所分化
大宗商品價格的后續走勢,依舊是市場各方關注的重點。在陳夢潔看來,三季度伴隨著部分海內外大宗商品重要供給端的恢復,大宗商品價格預計有所分化,但部分仍會保持在歷史較高水平。預計PPI三季度增速放緩,四季度有所回調,CPI總體壓力不大,年底或有反彈。屆時,CPI與PPI剪刀差將持續收窄。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物儲司負責人日前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投放國家儲備銅鋁鋅,持續做好大宗商品的保供穩價工作。
上海有色網大數據總監李代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立足當下,國內銅仍然存在供需缺口,而國家連續拋儲將有效調節現貨市場的供需矛盾。從鋁基本面來看,今年以來國內供給端干擾不斷,能耗雙控、缺電、缺煤及自然災害等短期難解,運行產能環比難獲有效抬升,疊加鋁下游需求即將進入傳統旺季,預計三季度將延續去庫態勢,在基本面給予鋁價較強支撐。
“鋅方面,今年國內鋅錠供應量遠不及市場預期。而國內鋅礦即將進入季節性減停產周期,礦供應的減少將繼續施壓鋅冶煉廠。此外,北方進入采暖季后,能耗問題仍有可能影響部分地區煉廠限電限產。基于此,我們預計四季度鋅錠仍有5萬噸-8萬噸的缺口,國家仍會通過持續的拋儲行為來幫助市場調節短期供需矛盾。”李代勝說。
談及接下來進一步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政策著力點,董忠云認為,一是要根據不同商品的供需結構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找到造成供需矛盾的關鍵環節來有效發力,提高政策精準度,避免“一刀切”式的調控;二是要更多采取“跨周期”調控思路,增強政策統籌,著眼于推動供應端形成長期持續穩定的供應格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