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8 15:10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該公司主要從事紙質包裝盒生產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各種自動化包裝設備和包裝配套設備。產品主要用于生產消費類電子產品包裝盒、食品煙酒盒等各類精品包裝...
在上會前主動申請中止審核,隨后二次申請IPO的廣東鴻銘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銘智能”)能否順利登陸資本市場?
鴻銘智能曾于2020年5月向上交所申請科創版IPO,但在完成4輪問詢回復后,于上會前夕主動撤回IPO申請(2021年1月21日上會,2021年1月19日主動撤回)。該公司于2021年6月申請創業板IPO并獲受理,保薦機構為東莞證券,保薦代表人為鄭偉、郭天順。
該公司主要從事紙質包裝盒生產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各種自動化包裝設備和包裝配套設備。產品主要用于生產消費類電子產品包裝盒、食品煙酒盒等各類精品包裝盒及包裝盒紙托。
時代商學院研究發現,該公司在招股書中展示的核心技術僅是對已有技術的優化,技術難度不高,容易被超越。此外,該公司關聯交易情況較多,有實控人親屬進入管理層,容易滋生利益輸送等違法違規行為。
專利多但技術優勢不明顯,毛利率逐年下滑
招股書中,鴻銘智能花費了較多筆墨講述其技術優勢、專利優勢。其中頗為引人注目的是該公司的專利數量。該公司擁有專利數量257項,而同樣屬于紙質包裝設備行業的溫州中科包裝機械有限公司、浙江正潤機械有限公司,擁有的專利數量分別為46項、35項,僅為鴻銘智能專利數量的18%、14%。
由此看來,鴻銘智能的技術實力似乎遠超競爭對手。然而,與專利數量優勢頗為矛盾的是,在產品的核心指標上,鴻銘智能的表現與國內主要競爭對手卻相差無幾。
專利數量明顯多于競爭對手,但是關鍵指標上卻優勢不大,為什么會這樣呢?
首先,該公司業務是生產線的設計與組裝,所使用的零件大部分為現成部件,例如工業機器人、液壓站、可編程控制器。因此,該公司要解決的技術困難不是如何設計出效果更好的零件,而僅僅是更好地拼裝零件。由此看來,紙質包裝設備的技術難度并不是非常大,行業技術壁壘可能并不深厚。
其次,該公司所申報的專利,大部分是技術改進方案中的技術細節,不會對企業競爭實力造成重大影響。例如,27項專利組成了該公司的核心技術“多模式成型制盒技術”,20項專利組成了該公司的核心技術“雙工位抱盒成型技術”。專利數量并不能直接反映企業的技術實力。該公司技術實力如何,尚待考證。
而招股書中展示的核心技術,也不是突破性的技術改進,更多是對原有技術的優化。例如,核心技術“參數化智能調節技術”的先進性在于“只需在觸摸屏上位機輸入產品尺寸和模式參數,即可實現各個機械部位自動歸位和模式切換……將轉款換模的時間縮短至6分鐘以內”。而核心技術“絲印局部涂膠技術”的先進性在于“公司將絲印涂膠模式引入制盒生產過程中,通過不同領域的技術融合,大幅提升了紙盒生產過程中面紙過膠的質量”。
由此可見,該公司的核心技術能帶來某些生產指標量變,但難以帶來質變,較大的研發投入只能帶來少許改進。鴻銘智能雖有競爭優勢,但難以甩開對手,仍然面臨較激烈的競爭。2018-2020年,該公司毛利率分別為54.22%、51.49%、45.36%,毛利率逐年下降也從側面表明,該公司的競爭壓力的確逐年增大。
而包裝設備行業其它領域的企業也不容忽視。下圖列出了同樣處于包裝設備制造領域,但沒有與鴻銘智能形成直接競爭的企業的情況。
這幾家公司目前沒有與鴻銘智能形成直接競爭,但它們體量大(是鴻銘智能的3-6倍),項目更復雜(需要考慮消毒、罐裝、無菌等問題)。如果這些企業憑借其在包裝設計制造領域的技術經驗,參與紙質包裝設備領域的競爭,鴻銘智能面臨的競爭壓力將更大。
關聯交易多,違規空間大
除了技術優勢不明顯、毛利率逐年下降之外,該公司存在較多關聯交易,容易滋生利益輸送等違法違規行為。
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同包裝”)及其子公司連續三年成為鴻銘智能第一大客戶,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1.8%、7.9%、10.5%。然而,裕同包裝同時還是鴻銘智能的第六大股東,持股4.5%。
實際控制人的10位親屬在發行人處任職或曾經任職,其中3人擔任經理崗位,1人同時擔任副總經理與董事會秘書,1人為財務部員工。
此外,有三家為鴻銘智能提供服務的物流公司,由公司實控人之親屬控制,另有1家物流公司,公司實控人親屬持股50%。2020年,鴻銘智能向這4家公司采購服務626萬元,占營業成本的3.58%。
東莞市富隆機械有限公司由實際控制人金健姑姑之子王輝持有,主要業務也是包裝設備的生產、銷售。然而,該公司還是鴻銘智能2019年第四大供應商,采購金額443萬元,占采購總額的3.3%。該公司同時還是鴻銘智能的客戶,2019年鴻銘智能向其銷售16萬元。
該公司存在如此多的關聯交易,其中是否有利益輸送、違法違規的行為?這不由讓人疑竇叢生。
此外,上交所對鴻銘智能進行現場督導的過程中,還發現該公司存在內控不嚴的情況。
比如,鴻銘智能存在未與客戶簽訂正式書面合同,僅以郵件記錄、口頭約定、客戶驗收/簽收單據為依據確認收入的情況。其中,部分合同甚至在取得客戶驗收/簽收單據后下一年才簽訂。2017至2019年,此種行為涉及的收入金額為2,665.49萬元、1,963.42萬元(占營業收入9%)和3,955.4萬元(占營業收入15%)。
總結
鴻銘智能的競爭優勢面臨諸多考驗:沒有突破性的技術優勢,難以與同行拉開差距;技術難度偏低,容易被競爭對手超越。另外,該公司關聯交易較多,實控人親屬任職情況較多,容易滋生利益輸送等違規行為。
鴻銘智能曾被上交所發過4份問詢函,本次轉戰創業板,依然疑點重重,其IPO能否順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