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1 08:3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獲得專項債券補充資本金的銀行類型看,主要為地方非上市中小銀行,即農商行、農信社和城商行。此外,還有正在籌備或新設立的城商行,例如山西和遼寧的專項債資金均將全部...
地方銀行專項債發行又有新動向。
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天津市近期披露了首只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發行總規模為93億元,用于支持天津濱海農商銀行補充資本金。內蒙古自治區日前也披露了2021年兩期支持中小銀行專項債券,總計發行77億元。其中,第一期發行總額62億元,用于巴彥淖爾河套農商行等8家農商行和信用社補充資本;第二期發行總額15億元,用于烏海銀行資本補充項目。繼去年已發行額度85億元規模的中小銀行專項債后,截至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獲得的162億元中小銀行專項債額度已經用完。
至此,已經有11個省份發行了中小銀行專項債券,共計規模達1122億元。其中,山西、黑龍江、廣西、四川、廣東以及遼寧發行支持中小銀行專項債的規模均在100億元以上,分別為153億元、123億元、118億元、114億元、100億元以及100億元;江西、浙江、福建發行額度分別為59億元、50億元、50億元。
2020年11月,財政部下達新增專項債額度2000億元,用于支持18個省份的中小銀行資本補充。與這一計劃額度相比,當前中小銀行專項債發行進度剛剛過半,隨著下半年專項債發行加速,更多地方中小銀行或通過這一方式補充資本,增強支持實體經濟能力。
從獲得專項債券補充資本金的銀行類型看,主要為地方非上市中小銀行,即農商行、農信社和城商行。此外,還有正在籌備或新設立的城商行,例如山西和遼寧的專項債資金均將全部用于新設的當地城商行的資本金出資。
地方中小銀行是服務地方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的主力軍,但是當前適合其資本補充的工具有限,依靠利潤留存的內源性資本補充方式較為薄弱,而IPO、優先股、永續債、可轉債等方式又主要適合于上市銀行。在資本承壓之下,專項債成為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方式。
不過,如今申請專項債的地方銀行也出現上市銀行的身影。來自江西的兩家港股上市銀行——江西銀行、九江銀行先后于今年5月份、6月份發布公告稱,擬分別申請不超過39億元、20億元的轉股協議存款業務對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全部用于補充其他一級資本。
從注資方式看,當前各省份的專項債注資方式主要分為認購轉股協議存款,以及地方政府實控的國企間接入股兩種。其中,廣西、內蒙古、福建、天津、四川、江西等地采取認購轉股協議存款模式;廣東、山西、浙江、遼寧等地采取金控公司間接入股地方銀行的方式完成注資。
除了通過這兩種方式注資中小銀行外,發行的專項債募集資金還可認購中小銀行發行的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用于補充銀行的資本金。但目前尚未出現采取這種方式的地區。
中證鵬元評級認為,專項債券補充資本金實質上是地方政府以自身較高的信用開展低成本融資,再給信用質量較差的中小銀行融資和“輸血”,但地方債資金的安全性仍取決于這些銀行未來的經營能力,如果未來銀行經營狀況陷入困境,將會導致地方債資金退出存在較大困難。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