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7 14:38 | 來源:經濟觀察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先從科創板轉戰港股,現在又被港股“退貨”,不免讓投資者對艾美疫苗的成色產生疑問。
號稱“國內最大的全產業鏈民營疫苗公司”艾美疫苗在港股上市或將折戟。日前,港交所網站顯示,艾美疫苗的上市申請被“發回”。這是自2019年康方生物港股IPO申請被發回后,又一宗醫藥企業的發回事件。
所謂“被發回”是港交所從2014年開始實施的考核制度,若新上市申請不能通過初檢,港交所將退回其上市申請,投資人一般將其視作“黑名單”。
對于被發回的原因,艾美疫苗對經觀大健康并未給出更多的信息。根據港交所規定,被發回上市申請的公司需等待至少8周才能再次申請。截止目前,主板有13宗發回事件,除康方生物二次上市申請通過外,其余均未成功。
且康方生物相對特殊,被發回是因為招股書中只提供了兩年半的業績數據,不符合港交所要求的提供三年業績的標準,在增加了業績數據之后,它的二次申請很快就通過了,但艾美疫苗不存在類似問題。
這已經不是艾美疫苗第一次在IPO過程中受挫,去年12月它與中信建投簽訂上市輔導協議,擬登科創板。之后半年都毫無進展,今年6月,它終止了上市輔導協議,改向港交所遞表。對于轉板,艾美疫苗并沒有給出過多的解釋。但行業的共識是,科創板今年以來對企業研發屬性的要求日趨嚴格,有相當一批企業主動撤回了申報材料。
先從科創板轉戰港股,現在又被港股“退貨”,不免讓投資者對艾美疫苗的成色產生疑問。
事實上,疫苗行業更知名的是智飛生物、康泰生物和沃森生物。從營收上看,2020年艾美疫苗的營收為16.4億元,與智飛生物的151.9億元,康泰生物的22.61億元,沃森生物的29.39億元都有著明顯的差距,尤其是與行業頭部公司智飛生物。
艾美疫苗已有8款商業化產品,針對6個疾病領域,還有針對13個疾病領域的23種在研疫苗。從數量上看,跟行業頭部公司處于同一梯隊。
不過它的營收過度依賴狂犬病疫苗和乙肝疫苗兩款“老產品”,過去三年,兩者合計占總收入比重的83.6%、84.2%及90.2%,甚至逐年上升。這其中,狂犬疫苗的比重較高,超過65%。而行業對該市場的認知并不高,據灼識咨詢報告,2015年至202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0.7%,2020年至2030年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0.5%,天花板已現。
艾美疫苗實際上也意識到了這點,此次募資中,它明確指出資金用途之一是在研管線的臨床試驗。還重點提到了新冠疫苗,艾美疫苗稱已經布局了4種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mRNA新冠疫苗已經進入臨床I期,剩下3種還在臨床前。這款mRNA疫苗并非艾美疫苗自研,而是在今年5月,通過控股珠海麗凡達,獲得了這款進入臨床階段的新冠疫苗。
招股書中提到,這款新冠疫苗計劃在2022年下半年向藥監局申請上市批準。公司引用了灼識咨詢的數據,國內新冠疫苗接種者將從2021年的8.05億人增長至2025年的10.37億人,從而創造出一個自2021年起每年價值數千億元的市場。
而目前國內已經7款新冠疫苗獲批上市,接種人次也逐漸放緩。雖然暫時尚未有mRNA疫苗上市,但復星醫藥和沃森生物的相關產品都已經進入臨床III期。復星醫藥最近稱,產品的專家審評已經完成,正在等待行政審評完成。此前復星醫藥CEO吳以芳還提到,已經交付的工廠擁有的年產能在3.5到4.2億劑,且具備隨時擴大到10億劑的條件。
艾美疫苗的進度至少落后復星醫藥和沃森生物兩家巨頭一年的時間,但除了新冠疫苗,它也很難講其他的新故事。目前共有23條在研管線,只有3條進入臨床I期,剩下大多處于臨床前,距離商業化還很遠。
被港股“退貨”,對艾美疫苗的沖擊可能不像更“燒錢”的創新藥企那么致命,畢竟它還有超過十億元的收入規模。但隨著mRNA疫苗賽道的持續增溫,資金明顯凈流入,尤其是像智飛生物這樣的公司開始掌握更多的資源稟賦。在新產品上有些乏力的艾美疫苗會如何應對,經觀大健康將持續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