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6 08:31 | 來源:IPO日報 | 作者:鄧皓天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了解,思泉新材是一家以熱管理材料為核心的多元化功能性材料提供商,致力于提高電子電氣產品的穩定性及可靠性,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熱管理材料、磁性材料、納...
近期,廣東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思泉新材”)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1442.0334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IPO日報發現,思泉新材報告期內業績持續上升,但與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價格卻讓人看不懂。
披露的矛盾
據了解,思泉新材是一家以熱管理材料為核心的多元化功能性材料提供商,致力于提高電子電氣產品的穩定性及可靠性,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和銷售熱管理材料、磁性材料、納米防護材料等。
2018年-2020年(下稱“報告期”),思泉新材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657.99萬元、27265.57萬元、29514.2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515.75萬元、3656.38萬元、5369.52萬元,業績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
不過,在上述時間段內,思泉新材曾因關聯交易未及時披露而被相關監管層問詢。
思泉新材于2016年成功在新三板掛牌,2020年2月,思泉新材收到全國股轉系統公司監管一部出具的《關于對廣東思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的監管工作提示》。
該文件顯示,2019年期間,思泉新材與深圳市晶磁材料技術有限公司發生關聯交易500萬元,與華碳(重慶)新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重慶華碳”,思泉新材的控股子公司)發生關聯交易960萬元,合計1460萬元,而以上行為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上述行為違反了相關規則。
鑒于上述違規事實和情節,全國股轉系統公司監管一部對公司及時任董事長任澤明、董事會秘書郭智超進行監管工作提示。
IPO日報進一步查詢發現,對于上述未及時披露關聯交易的金額在思泉新材此次申報稿中仍存在問題。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思泉新材經常性與重慶華碳采購存貨的金額為178.67萬元,支付加工費為516.35萬元;偶發性交易中,思泉新材向重慶華碳購買生產設備及相關資產的金額為55.88萬元。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也就是說,2019年思泉新材與重慶華碳關聯交易合計產生的金額為750.9萬元,與上述全國股轉系統公司監管一部出具相關文件中2019年思泉新材與重慶華碳發生關聯交易的金額960萬元,相差了200多萬元。
那么,為何思泉新材在申報稿中披露與重慶華碳發生關聯交易的金額才750.9萬元?
除此之外,IPO日報還注意到,其實早在2018年思泉新材就已經收到了新三板相關監管層出具的《監管措施的決定》。該文件顯示,思泉新材未在2017年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四個月內編制并披露年度報告,違反相關規定,構成信息披露違規。
“倒賣”股權賺錢?
資料顯示,思泉新材成立于2011年,由張花美、駱凌云出資設立,其中,駱凌云是任澤明弟媳,其持有思泉新材50%股權是代任澤明持有,任澤明為實際出資人。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任澤明直接或間接控制思泉新材35.02%的表決權,為公司實控人。
IPO日報發現,在思泉新材的歷史前沿中,有多次股權轉讓令人不解。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思泉新材的股權發生了18次轉讓,具體如下: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可以看出,在上述時間段內,特別是2019年7月2日至16日,短短兩周內,思泉新材的每股轉讓價格忽高忽低。
這就不禁讓人懷疑,上述一年內,思泉新材18次股權轉讓的股價到底是否公允?
在上述股權轉讓中,有一起轉讓引起IPO日報的額外關注。
2018年12月6日,任澤明以10元/股的價格受讓了思泉新材3000股股份,但是轉讓方卻不詳,沒有明確披露。
到底哪位“神秘人”將其手中思泉新材3000股的股份以10元/股的價格轉讓給任澤明?這3000股的股份是如何存在的?
此外,上述18次股權轉讓,有8起與思泉新材實控人任澤明有關。
IPO日報通過簡單計算發現,任澤明作為轉讓方合計轉讓了思泉新材145萬股,合計的轉讓價為1160萬元,作為受讓方合計收購了思泉新材117.8萬股,合計收購價為515.5萬元。
也就是說,如果計算任澤明買賣思泉新材股權的凈值,可以得出,其在上述時間段內,合計凈賣出思泉新材27.2萬股,并獲得644.5萬元,折合每股23.69元,遠高于期間任一思泉新材股權轉讓的價格。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