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3 15:28 |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百誠醫藥的研發人員薪酬“墊底”,且其創新藥研發緩慢。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空殼”大客戶似乎專為拉高其業績而成立。...
6月9日,深交所官網消息顯示,杭州百誠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誠醫藥)首發申請獲創業板上市委員會通過,即將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注意到,百誠醫藥規模小,市占率低,但蹊蹺的是,該公司的毛利率卻遠高于同行上市公司。百誠醫藥的研發人員薪酬“墊底”,且其創新藥研發緩慢。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空殼”大客戶似乎專為拉高其業績而成立。
規模小市占率低 毛利率卻遠高于同行
招股書顯示,從2018年至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期),百誠醫藥營業收入分別為0.82億元、1.56億元和2.0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8.86%;凈利潤分別為1147.47萬元、4502.19萬元和5719.35萬元,業績增長迅速。
報告期內,百誠醫藥業務正處于快速成長期,但總體業務規模相對過小,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有限。與龍頭醫藥研發公司相比,該公司的業務板塊、場地面積、儀器設備、經驗豐富的研究管理人員規模均較小,限制了同時開展的項目數量及規模,定價話語權相對較弱。
Frost & Sullivan的市場規模數據顯示,百誠醫藥2019年在中國藥學研究CRO市場(CMC市場數據)的占有率約為1.56%,在中國臨床試驗階段CRO市場的占有率為0.16%。
招股書顯示,該公司的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自主研發技術成果轉化和受托藥品研發服務中的臨床前藥學研究和臨床服務。報告期內,單獨受托注冊申報業務的收入金額為0萬元、13.53萬元和55.15萬元,收入占比分別為0.00%、0.09%和0.27%,收入占比極低,主要原因系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和仿制藥開發業務開展中注冊申報為受托研發服務和自主研發技術成果轉化業務中的一個環節,客戶較少對外單獨委托注冊申報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百誠醫藥的毛利率遠高于同行公司。報告期內,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4.04%、62.20%和65.81%,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51.17%、50.53%和53.88%。百誠醫藥毛利率變動異于同行,且波動幅度較大,特別是2019年,毛利率較2018年增長超8個點,而可比同行均值卻出現下滑。這是否正常?
研發人員薪酬“墊底” 創新藥研發緩慢
在毛利率遠高于同行公司的同時,百誠醫藥的研發投入卻明顯不足,創新藥研發緩慢。招股書顯示,該公司所覆蓋的藥品研究范圍主要分為仿制藥、創新藥兩大板塊,分析收入結構發現,百誠醫藥主要收入來源于仿制藥領域的受托研發服務及研發技術成果轉化,創新藥的自主研發業務尚未產生收入。
近年來,一系列創新藥物領域的支持政策落地實施,如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藥品上市許可和生產許可分離的管理模式)試點、創新藥獲得優先審評、專利補償、藥品試驗數據保護等,這些政策突破了創新藥研發的政策障礙,加速了創新藥研發的速度。
在這種背景下,仿制藥企業增長略顯乏力,創新藥研發生產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9年中國創新藥研發領域一級市場融資案例多達130件,創新藥已經成為產業資本追逐的熱點。
Frost&Sullivan數據顯示,未來創新藥市場規模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由4.8%增長至7.5%,仿制藥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由8.7%下滑至6.0%,創新藥市場規模增速超過仿制藥。
然而,百誠醫藥似乎沒有從創新藥的高速發展中受益。目前,百誠醫藥開始對腫瘤、神經系統、呼吸系統等領域開展創新藥開發,但百誠醫藥進行自主研發的5項創新藥均處于在研階段,除BIOS-0618處于IND申報準備階段外,其余4項僅處于候選化合物的確立階段。
百誠醫藥創新藥進展緩慢與該公司研發投入少及研發人員待遇低有一定的關系。報告期內,其研發費用分別為1236.14萬元、1567.28萬元和3350.21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5.05%、10.02%和16.17%,占比雖然不低,但絕對金額并不大。
該公司的研發人員工資水平相對較低,比如,2020年,該公司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為15.2萬元,而管理人員和銷售人員的年薪分別為23.07萬和22.9萬元,研發人員年薪“墊底”。百誠醫藥稱,主要系研發人員占公司人員80%以上,且由于公司處于快速發展期,研發人員中新招聘入職員工占比較高,從而拉低了平均工資水平。
招股書顯示,百誠醫藥申請發明專利50項,擁有發明專利10項,軟件著作權22項。不過從發明專利的取得時間來看,大多數的發明專利都在2013—2017年,加大研發投入的報告期卻沒有增長很快,2018年之后僅有一項專利。
“空殼”大客戶專為拉高公司業績而成立?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百誠醫藥營收還不到2600萬元,處于虧損狀態;而到2020年,百誠醫藥營收已超過2億元,歸母凈利潤超過5700萬元。短短4年間,該公司營業收入的復合增長率接近70%。
然而,業績大幅增長的同時,其背后也有眾多疑團,比如,不少成立僅僅數月的“空殼”公司,“搖身一變”成了百誠醫藥的大客戶,且這些“空殼”公司間還存在著關聯關系。
百誠醫藥的招股書中多次出現莫先杰,百誠醫藥與莫先杰控制下的“空殼”公司之間的交易很異常,毛利率超過92%,遠遠超過類似的業務。
2020年,莫先杰持股25%的呋歐醫藥科技(湖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呋歐醫藥)是百誠醫藥當年第四大客戶,前者當年貢獻了1074.21萬元營收,占營收比例超過5%。
天眼查顯示,呋歐醫藥成立于2020年5月21日,主要由幾個自然人直接持有100%的股權,參保人數為0人。也就是說,呋歐醫藥在成立的短短數月內,便向百誠醫藥采購了上千萬,且百誠醫藥與呋歐醫藥這些交易的毛利率超高,達到了92.4%,遠超同類交易不到80%的毛利率水平。
莫先杰持股25%的另一家公司杭州杏益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杏益醫藥)也是百誠醫藥的重要客戶。招股書披露,2018年百誠醫藥便開始向杭州杏益醫藥銷售上百萬元。而天眼查卻顯示,杭州杏益醫藥成立于2019年3月。這意味著,在杭州杏益醫藥尚未成立時,百誠醫藥便開始向杭州杏益醫藥大舉銷售了。
業內人士也質疑杭州杏益醫藥是一家“空殼”公司,這家公司實繳資本只有100萬元,由幾個自然人持有100%的股權,參保人數為0人,而且杭州杏益醫藥的工商資料所披露的電話號碼為空號。
像杭州杏益醫藥、呋歐醫藥這類“空殼”公司,突擊成為百誠醫藥重要客戶的還有不少。比如,2019年,溫嶺市創新生物醫藥、杭州美迪均為百誠醫藥貢獻數百萬的營收,是該公司的重要客戶,而它們成立的時間均在2019年1月至7月。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