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5 14:35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王蕊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7月份以來,包括中信證券、中原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在內的5家上市券商H股相繼獲得大股東增持。
7月份以來,包括中信證券、中原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在內的5家上市券商H股相繼獲得大股東增持。
其中,僅上周四就有華泰、海通、招商H股同時被大股東大筆買入,當天買入額分別高達3359.59萬港元、1980萬港元和944.36萬港元。管理規模達300億的私募機構寧泉資產近日也在買入中原證券H股,今年初以來對券商H股的“掃貨”行動仍在繼續。
今年以來券商板塊持續低迷,H股券商平均市凈率(PB)僅有0.55倍,“A+H”股券商仍舊存在著較大的A/H溢價空間。
大股東頻頻增持
上周四,對上市券商來說是個不錯的日子,華泰、海通、招商三家頭部券商均獲得大股東大筆買入。
港交所披露易數據顯示,7月8日第一大股東國信集團增持華泰證券311.94萬股H股,持有H股比例一舉突破5%。按照每股均價10.77港元計算,這筆增持合共耗資約3359.59萬港元。
根據華泰證券7月9日公告,僅在7月6日至8日短短3天之內,國信集團就已通過港股通累計增持華泰證券H股782.46萬股,超過7月6日披露的股票增持計劃數量下限的50%,增持動作堪稱神速。
數據顯示,截至7月8日,國信集團共持有華泰證券股份13.57億股,占總股數的14.95%。有分析認為,受2018年A股定增和2019年GDR發行影響,國信集團對華泰證券的持股比例遭到稀釋,近年來多次增持H股主要是為了提升持股比例,確保作為第一大股東的話語權,因此增持便宜的H股比A股更為劃算。
同樣是7月8日,海通證券第九大股東上海電氣也斥資1980萬港元,買入300萬股H股,持有海通證券H股比例超過6%。在去年12月17日,上海電氣曾以2025萬港元增持了300萬股海通證券H股。
定期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末,上海電氣共持有海通證券A股和H股共計3.94億股,占總股本的3.02%。其中,持有海通證券A股數量,從2020年一季末的2.63億股減少至2.24億股,H股持股數卻從0增至1.7億股,表明上海電氣更傾向于持有股價更低的H股。
與海通證券類似,招商證券第5大股東河北港口也在7月8日以944.36萬港元,買入90萬股招商證券H股,因持股比例首次超過5%而被港交所披露。而就在2020年三季度,河北港口還增持了7921.91萬股招商證券A股。
300億私募繼續掃貨
與此同時,私募機構也在持續買買買。港交所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以來,管理規模超過300億元的寧泉資產至少已相繼大筆買入了中信建投、國泰君安、東方證券、中原證券4家券商的H股。
從時間線來看,中原證券H股是寧泉資產最先買入也是增持時間跨度最長的。早在去年8月底,寧泉資產就開始布局,最近的一筆則發生在今年7月7日,在此期間,該公司持有的中原證券H股從5976.3萬股增至9575.1萬股,持股比例從5%提升至8.01%。
而在1月4日至6月15日之間,寧泉資產持有的東方證券H股則從1.02億股增至1.13億股;2月24日至6月17日期間,寧泉資產持有國泰君安H股數量從7037.62萬股增至8366.1萬股;此外,寧泉資產還在3月16日至5月10日間對中信建投H股進行增持,持股數量從6327.25萬股變為7630.35萬股。
如果寧泉資產至今沒有減持,按照7月14日收盤價估算,該機構合計持有上述4家券商H股市值達23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19億元。
盡管有大私募掃貨不停,但今年以來券商H股股價卻并未出現明顯起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在14家H股上市券商中,僅東方證券、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股價上漲,漲幅最大的東方證券H股累計漲幅也不過11.17%。而中州證券、中信建投H股、光大證券H股等5只個股則累計下跌超過5%。
對此,中泰國際研究部副主管趙紅梅表示,當前港股上市券商公司平均PB僅為0.55倍,A+H股券商港股平均PB估值為0.60倍,普遍存在大幅破凈情況,估值偏低。與此同時,40家A股上市券商的一季報凈利潤合計同比增長27%,且已公布12家A股上市券商凈利潤均有雙位數增長,可見券商板塊的估值與業績存在錯配,具向上修復的勢能。
“從歷次券商板塊取得超額收益的驅動因素來看,在2005年-2007年及2014年-2015年的兩輪行情中,宏觀經濟與政策、行業政策及交易量等多方面因素的疊加導致券商股取得了顯著的超額收益。”長城證券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文強認為,結合此次全面降準有所超預期,釋放資金量達1萬億,是效率極高、近年來降準力度最大的一次。判斷短期的風險編好有望提升,券商板塊行情有望深蹲起跳。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