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0 09:06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安寧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操縱市場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秩序,必須堅決鏟除這類市場‘毒瘤’。”
5月15日,“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剛啟動,16日,證券監管部門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保護投資者權益不只是“說說”,更體現在行動上。
5月16日,中國證監會表示,針對近期媒體報道有相關方涉嫌合謀實施不法行為等問題,根據交易所核查情況,證監會決定對相關賬戶涉嫌操縱利通電子、中源家居等股票價格立案調查。而這距5月14日證監會對此事啟動核查程序僅僅3天的時間。
筆者認為,這表明了監管層“零容忍”不僅體現在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上,也體現在對重大線索監管執法的查處速度上;對涉嫌違法違規行為“露頭就查”不僅大大提升了監管執法的效率和效能,而且,也是對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最佳保護。
“操縱市場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秩序,必須堅決鏟除這類市場‘毒瘤’。”證監會態度堅決,重拳打擊肆意妄為、逃避監管的各類操縱市場行為,對于上市公司及實控人、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相關機構和個人從事或參與的,證監會將會同公安機關依法徹查嚴處,絕不姑息。
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證監會累計對65起涉嫌操縱市場的違法行為立案調查,同時,一批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惡性操縱市場行為得到嚴肅查處。
筆者認為,對違法違規行為的重拳出擊一方面是落實“零容忍”要求的具體體現;另一方面,也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必然要求。
在注冊制下,發行端準入方式的市場化改革能否順利施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后端的監管執法是否有效。因此,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也是順利推進改革的關鍵所在。
今年以來,證監會持續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打擊力度。統計顯示,截至5月14日,今年以來,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已經發布69張行政處罰決定書,合計罰沒金額13.87億元。
與此同時,隨著新證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實施,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顯著提升,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的立體化追責體系不斷完善,共同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從投資者保護的角度來看,對于資本市場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投資者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因此,從嚴、從快、從重打擊資本市場的各類重大違法行為,可以說也是對投資者最好的保護。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筆者認為,在新發展格局下,資本市場的“零容忍”政策將繼續升級,同時,監管執法體系、監管效能、立體式追責機制、投資者保護制度等也將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共同構建一個規范透明、開放包容的良好資本市場生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