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09:53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一些機構目前預計,5月份國債和地方債凈融資規模可能在8000億元以上,再疊加稅期擾動,屆時或導致流動性缺口較大。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5月份是傳統的匯算清繳階段,企業繳稅增加,再加上5月份地方債發行量上升,由此近期市場比較擔心5月份流動性缺口擴大會導致資金面收緊。
不過,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進入本周以來的5月10日到13日,央行均以利率招標方式連續四天開展了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均為2.20%。實際上,自春節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始終維持較小規模。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3月1日至5月13日,央行已連續52個交易日每日只投放1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這被市場看作是繼以往連續多日暫停逆回購操作后,央行在“靜默期”采取的新方式。
就此,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范若瀅日前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央行連續多日滾動式開展小額逆回購操作,主要是考慮前期資金面表現一直較為穩定。從當前情況來看,DR007(銀行間存款類機構以利率債為質押的7天期回購利率)和隔夜Shibor均位于較低水平,流動性仍處于合理充裕的狀態。”
范若瀅同時還指出,“針對5月份或將面臨的更大資金缺口,央行將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對流動性進行精準調節,呵護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水平。”同理,東吳證券宏觀研究員邵翔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央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是貨幣政策正常化的一個過程,當前市場已基本適應央行的這種操作風格。預計央行可能會在政府債券發行加速的時間段內,市場增加逆回購的操作;此外,加大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但貨幣政策整體基調不變。”
資金面壓力增大
一些機構目前預計,5月份國債和地方債凈融資規模可能在8000億元以上,再疊加稅期擾動,屆時或導致流動性缺口較大。國海證券發研報就稱,估計5月份國債和地方債凈融資規模可能在8000億元以上,對資金面的沖擊不容忽視。
對于市場所關注的5月資金面問題,邵翔對記者表示,“5月流動性缺口會較4月擴大,繳稅和地方債發行加速是重要的沖擊因素。如果沒有央行的呵護,資金面會較4月趨緊。”
范若瀅也持類似看法,“受地方債發行規模加大、速度加快,以及繳稅、繳準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5月份資金面壓力增大。”
在5月流動性缺口方面,中信證券債券首席分析師明明近日在研報中還表示,央行延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表明貨幣政策的防御心態,在5月份流動性缺口擴大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面對資金面波動大概率采取滯后操作,需警惕資金利率中樞上行或波動性增大風險可能對長端利率產生的壓力。
實際上,近兩年央行并不缺少“靜默”的時期。中信證券統計顯示,2018年以來共有三次央行保持同一操作慣例超過30個工作日。除了此次的2021年3月1日至今這次,還有兩次是:2020年4月1日至5月25日連續36個工作日暫停逆回購操作、MLF縮量續作,2018年10月26日至2018年12月14日連續36個工作日暫停逆回購、MLF等額續作。“如果對比以上三個時期DR007的走勢不難發現,由于逆回購操作規模小/暫停操作,月末DR007走高的季節性規律較為明顯。”明明在研報中指出。
還有機構還預計5月銀行間流動性缺口可能達1.4萬億元左右。東北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沈新鳳在最新研報中指出,“整體來看,5月份由于政府債券發行力度不減,但是到期數量較少,導致流動性出現客觀上的大幅減少。根據測算,5月銀行間流動性缺口或達1.4萬億元左右,預計全月銀行間流動性較為緊張。相應的,考慮到央行維護資金面不缺不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態度,預計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將相應增加。”
貨幣政策或仍將“穩”字當頭
記者注意到,5月份資金面加大的同時,“五一”假期,海外市場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因而市場對于貨幣政策的收緊的擔憂。
不過,5月11 日,央行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未來CPI總體平穩,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與此同時,國內需求穩定恢復、國際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工業品價格走升,PPI同比漲幅擴大。疊加低基數影響,年內PPI將階段性走高,未來隨著基數效應消退、供給逐步恢復,PPI有望趨穩。中長期看,我國經濟運行平穩向好,總供求基本平衡,貨幣政策保持穩健,貨幣條件合理適度,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范若瀅對記者表示,“一方面,我國經濟復蘇基礎仍不牢固,未來不確定性依然較大;另一方面,經濟運行中出現PPI快速上漲、宏觀杠桿率上行等情況需引起重視。4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預計未來貨幣政策仍將重在‘穩’字當頭,根據未來經濟發展形勢進行靈活調節,加大相機調節力度。”
4月30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精準實施宏觀政策,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急轉彎,把握好時度效,固本培元,穩定預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使經濟在恢復中達到更高水平均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強化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
對此,中金公司在研報中指出,常規性的流動性缺口會得到有效對沖,無需擔憂資金面收緊,并預計貨幣市場利率將保持平穩。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也認為,未來貨幣政策依然穩字當頭,難做總量松緊的大幅調整。雖然政策關注物價問題,但當下通脹對貨幣政策并未形成掣肘。在貨幣政策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4月12日第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公開市場操作數量會根據財政、現金等多種臨時性因素以及市場需求情況靈活調整。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操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及時熨平春節前后現金投放、財政稅收、季末等多種短期波動因素,引導貨幣市場短期利率圍繞公開市場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在合理區間運行,切實維護了市場流動性穩定。今后,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靈活開展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不過,業界專家預計未來有望加大防風險。展望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在當前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貨幣政策更偏向于防風險和結構性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溫彬還預計,“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將繼續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的關系,預計將延續等量或小幅縮量續做MLF和每日小幅對沖到期逆回購的方式,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繼續強化結構性調節,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的支持力度。”
對于下一階段的主要貨幣政策思路,上述《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的關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