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15:13 |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 作者:周月明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戎美股份的數億元存貨問題也是需要警惕的一個風險點,數據勾稽上存在一定的異常。
戎美股份雖然成功過會,但公司依然存在很多疑問需要解決,如擴大自主生產的合理性是否充足、過季服裝存貨減值等,而更重要的是,其財務數據的真實性需要詳細解釋。
近年來,淘寶女裝品牌對于上市的“渴望”一直不小,此前韓都衣舍就曾對A股發起沖擊,在其撤回IPO申請之后,另一家淘寶女裝品牌迅速頂上,而這家公司就是今年4月2日剛剛過會的戎美股份。
作為業內知名的線上服飾品牌零售公司之一,戎美股份的客源90%以上依靠的是淘寶客戶。據招股說明書,2018年至2020年,其淘寶店“戎美高端女裝”銷售貢獻金額占銷售總收入的97.94%、99.28%和99.69%,年銷售額達6.9億元、6.9億元和8.5億元。
單靠一家淘寶店,營收就能達數億元,這種單店規模表現可謂不低,然而若查看公司往年的發展情況,可發現其營收和業績表現并不算穩定,與其2017年和2020年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20%以上、凈利潤40%同比增長以上不同的是,其2019年的營收和業績表現并不佳,前者同比負增長,而后者則由上一年的43%增速急速下降至9.45%,這些極度反差的表現是否在以后還會出現是需要持續跟蹤的。此外,戎美股份的數億元存貨問題也是需要警惕的一個風險點,數據勾稽上存在一定的異常。
融資擴大自主生產能力理由不充分
因線上銷售原因,戎美股份財務結構和經營模式與大多數女裝品牌是有所不同的,比方說其不存在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又比方說因為無須支付銷售線下場地租金、店面裝修費等,其銷售成本占比遠遠低于線下服裝品牌。據招股書,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可比服裝公司的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的平均值在40%左右,而戎美股份卻僅在15%上下?;蛞驔]有線下實體店面,定位為淘寶電商的戎美股份的產品售價比線下類似產品價格要低很多,而這導致其毛利率也相對較低。據招股說明書,可比上市服裝品牌2018年至2020年毛利率都在65%左右,而戎美股份僅在45%左右,低了約20個百分點。
除這些區別之外,戎美股份的經營模式還與傳統服裝品牌不同,即幾乎都靠委托加工完成,自產的比例非常小。據招股說明書,戎美股份自主生產比例2018年至2020年分別為16.3%、12.5%和7.4%,而2018年、2019年可比服裝上市公司自主生產比例平均值卻為44%和39%。委外加工的好處在于,存貨積壓低、資金使用效率高,且原材料跌價損失風險低。
有意思的是,戎美股份本次募資的最大項目卻是現代制造服務業基地項目,計劃投資4.15億元擴大自主生產能力。在招股書中,戎美股份稱本項目建設完畢后將使得公司保持充裕的自主生產能力,預計未來項目建成后公司部分現有外協生產將替換為自主生產,在項目完全達產后,公司將新增每年120萬件的服裝生產能力,從而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與生產需要。那么,募投自主擴產項目對于戎美股份來說真的很有必要嗎?
要知道,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戎美股份自產比例已經在逐年下滑了,分別為16.3%、12.5%和7.4%,其中2020年的占比數據相比2018年下降了一半多。更需注意的是,自產比例的下降并沒有影響到戎美股份業績的增長,2020年8.5個億元的營收相比2018年還多出了1.5個億元。
《紅周刊》記者查看戎美股份成本構成,發現部分委托加工的上衣、外套、褲類加工費所占比例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變化并不大,2020年甚至較2019年的加工費占比還普遍下降。在完全委托加工模式下,2018年至2020年的平均采購單價分別為168.97元、179.07元和179.57元,2020年與2019年基本持平。如此情況說明,部分委托加工和完全委托加工并沒有導致費用的大幅上升。在毛利率變化上,部分委托加工模式和完全委托加工模式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毛利率仍在不斷提升,各提升了約9個百分點,而同期自主生產也提升了9個百分點左右,這組數據說明,加工方式的不同并沒有導致毛利率變化有明顯差異。
此外,募資建設生產基地由委外加工變成自主生產后,這種轉變還意味著公司必須招聘大量生產員工并加以管理,并大幅提高廠房、機器等重資產設備比例,如此情況下,意味著日常維護費用以及折舊也將有一定提升。整體核算下來,自主生產的成本會否比現有生產架構下的成本要低,是需要公司好好核算清楚。
當然,還值得注意的是,據戎美股份稱,即使公司建成了生產基地,其未來外協生產為主、自主生產為輔的生產模式仍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自主生產比例為10%~25%,外協生產比例為75%~90%。據戎美股份自己計算,在20%增速下,第三年總生產件數將達到631萬件,自主生產比例將在19%左右??墒聦嵣希刂?020年,戎美股份自主生產、部分委托和完全委托總生產的件數為253.7萬件,按自主生產比例最高25%計算,也僅有60余萬件,要想達到目標的120萬件自主生產能力,意味著公司的網上銷售力度需要出現超高速增長,然而僅憑借目前淘寶一個店的表現是很難實現的。
招股書披露,公司的產銷比還在逐年下滑中,2018年至2020年,分別為97.6%、95.8%和94.85%,在產銷率已經下滑的情況下選擇大幅度擴大生產,如此做法意味著公司必須要加大力度推廣銷售,但據公司披露的推廣數據來看,其獲客成本本身就已經越來越高了,2018年至2020年分別為67.8元/人、103.52元/人、139.43元/人,兩年時間翻了將近兩倍。與此同時,轉化率也越來越低,2018年至2020年分別為2.57%、2.26%和1.9%。如此數據表現,意味著公司想招攬同樣的客戶,投入的推廣費用將越來越大,成本負擔也會越來越大。在客戶越來越難吸引、產銷率已經出現下滑的情況之下,此時選擇大量擴大自主生產能力是否合適,是值得商榷的。
過季存貨增多,
跌價損失風險加大
招股書披露,在戎美股份現有的財務結構中,存貨占資產比例已經不小,2018年至2020年,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2.37億元、2.05億元和2.26億元,占總資產比例分別達到71%、46%、36%,占同期流動資產比例的79.16%、52.91%和41.01%。
表面上,存貨總額占總資產比例是在持續下滑中,而據產銷率數據來看,2019年和2020年分別為95.82%和94.85%,這意味著當年生產的衣服95%左右都銷售出去了,理論上,公司新增的產成品存貨金額應該不大的??墒聦嵣?,從2018年至2020年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合計來看,卻分別有1.288億元、1.287億元和1.4億元,其中,2019年相比上一年減少5.97萬元,2020年新增了1125萬元。既然有大量庫存商品,也就意味著有大量過季產品存在,而這一點還從庫齡情況就能看出:2018年至2020年,公司1年庫齡以內的產品比例越來越少,分別為80%、68%、67%,而過季產品金額卻在逐漸增長,分別為2108萬元、3712萬元和4270萬元。
要知道,服裝行業是有時尚、時效性的,流行趨勢變化也較快,過季產品越多,意味著跌價風險也就越大,考慮到公司本身設定的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比例是1~2年的30%、2~3年的50%、3年以上的100%,在計提比例較高下,過季產品金額越大,資產減值風險也就越高。招股書披露,2018年至2020年,公司的存貨減值損失分別達到1264萬元、2419萬元和2484萬元,占當期利潤總額比例分別為9.62%、16.62%和11.6%。對于過季存貨越來越高,跌價損失風險越來越大的問題是需要公司高度重視的。
原材料存貨不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若進一步核算戎美股份的財務數據的話,可發現其存貨相關數據本身就存在一定異常,尤其是2020年。
據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2020年采購金額中包含的原材料采購金額為2.16億元,而當年營業成本中,自主生產的產品原材料成本為2210萬元,部分委托加工的原材料成本為1.47億元,兩部分原材料成本共1.69億元?!⒉少彽脑牧辖痤~與營業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相減,得到4717萬元,這意味著采購的原材料中有4717萬元沒有用在當期生產中,理論上,這將計入當期存貨金額。值得注意的是,在營業成本中,還包括完全委托加工的部分,但這部分成本是公司直接向供應商購買的成衣,供應商負責原材料的采購,而不用公司自己采購,理論上,這意味著公司不需要消耗公司采購的原材料。
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查看戎美股份2020年的存貨,總額只比上一年多2092萬元,更別提原材料新增4717萬元了。那么這多出的原材料采購金額又用到了哪兒了?是否在實際的營業成本中,原材料消耗金額比披露的要多?如果這樣來看的話,則戎美股份的毛利率是存在疑問的。
上千萬元采購金額“不翼而飛”
除存貨數據之外,《紅周刊》記者還核算了戎美股份招股書中相關采購數據,同樣發現不少異常。
據戎美股份招股說明書,公司披露了2018年至2020年的采購總額,包括原材料、加工費和外協生產服飾采購,分別為4.94億元、3.58億元和4.93億元,若考慮到國內增值稅稅率,2018年1~4月為17%,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為16%,2019年5月之后為13%,那么2018年若按17%的增值稅稅率計算含稅金額約為5.78億元,2019年按16%的增值稅稅率計算含稅金額為4.15億元,2020年按13%增值稅稅率計算,含稅金額為5.57億元,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從增值稅稅率劃分時間來看,2018年和2019年實際含稅金額還要比理論上低一些。
在2018年至2020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5.94億元、4.3億元和5.77億元,剔除當年預付款項新增加的447.17萬元、-355萬元和232.68萬元的影響之后,則與采購相關的現金支出分別達到了5.89億元、4.34億元和5.75億元。將含稅采購與現金支出相勾稽,可發現2018年至2020年,現金支出都比含稅采購分別多出1136萬元、1866萬元和1789萬元,這意味著有一部分現金支出是支付應付款項的錢。理論上,當年應付款項應該相應減少這些金額,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鑒于實際含稅采購金額比理論金額要低,差額將會更大,也意味著當年應付款項減少金額會更多。
但事實上,查看戎美股份招股說明書可發現,2018年至2020年的應付款項分別為2896萬元、1966萬元和2093萬元,相比上一年變化的幅度并不大,2018年和2019年分別減少48萬元和930萬元,2020年則僅增加127萬元,這種變動情況明顯與應減少一千多萬元的理論情況不符,差異分別達到1088萬元、935萬元和1917萬元。進而意味著,2018年至2020年,公司約有1000萬元左右的與經營相關的現金支出無相關數據支撐。那么,這部分錢又花到了哪兒?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