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3 19:00 | 來源:證券之星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萬物利好”的白酒板塊雖然近期迎來了劇烈回調,但回首2020年,以茅五瀘洋為代表的白酒股可謂是渡過了相當瘋狂的一年,多家股價一飛沖天,山西汾酒等漲幅更是超過了100%。...
“萬物利好”的白酒板塊雖然近期迎來了劇烈回調,但回首2020年,以茅五瀘洋為代表的白酒股可謂是渡過了相當瘋狂的一年,多家股價一飛沖天,山西汾酒等漲幅更是超過了100%。
資本狂熱下,大小品牌的白酒都在漲價。出廠價969元的飛天茅臺,市場價一度超過3000元,高額差價更是讓其成為“金融產品”,數十萬人爭相搶購電商平臺上1499元的“特供版”。
這一年對于中國白酒史來說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至少有兩個歷史性時刻可載入史冊。2020年7月6日,“股王”貴州茅臺市值突破兩萬億元;11月5日,五糧液總市值正式跨入萬億門檻,成為深市第一只市值破萬億的個股。
在資本市場上,貴州茅臺與五糧液分別稱霸滬深兩市,讓其他白酒企業望塵莫及。就市場競爭格局而言,茅五瀘更是三足鼎立,占據了高端白酒市場份額的95%。
目前而言,“老二”五糧液想要追趕茅臺幾無可能,但經過多年的持續改革,穩固現有位置、“敲打”其他小弟還是成竹在胸。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其在其他行業上也能馬到成功,比如跨界造車這件事上,五糧液屢次栽跟頭,目前仍毫無起色。
回顧“茅五”戰役:五糧液是如何被超越的?
在2003年以前,五糧液憑借“酒海”戰術——OEM代工模式,以量取勝,坐擁國內白酒龍頭寶座。
在那時候,五糧液可謂是開枝散葉、“子孫滿堂”。旗下有五糧春、五糧醇、金六福、瀏陽河等子品牌,最多的時候達上千個。至于具體操作手法,則是五糧液廠派人負責生產和品牌輸出,合作方負責包裝盒推廣,很快五糧液便賺了個盆滿缽滿。
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散作滿天星”的子品牌雖然一時提升了營收,但也嘗到了殺雞取卵的后果,拉低了利潤率的同時,更為致命的是損害了品牌形象,對其自身沖擊中高端市場形成了相當大的阻礙,這也是五糧液普五屢次試圖提價但均告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糧液似乎也深諳自身弊病,2008年唐橋上任后,便推行“1+9+8”的品牌戰略,企圖消弭子品牌的負面影響,但收效甚微。
而茅臺則反應更加迅速,立刻開始自查瘦身,清除冗余子品牌。一年之內,茅臺由原來的214個品牌、2389款產品縮減至59個品牌、406款產品,砍掉了七成以上的品牌。而同期內,五糧液只梳理、清退了44家經銷商。
同時,茅臺依靠兩端帶動策略實現了對核心消費者培育。在產品線上,布局更高端年份酒產品線及個性化定制產品;在渠道端,茅臺整合社會高端商業資源,使團購渠道銷售占比大幅提升。
另外,在高端市場上,茅臺通過價格保衛戰,收縮戰線,使其品牌價值一直強勢。2014年,茅臺拋出“三不原則”,不增加銷量,不增加新經銷商,不降低出廠價格,為了表示決心,茅臺承諾2015年銷量零增長。
從結果看,茅臺在此次茅五戰役上取得完勝。2006年飛天茅臺市場零售價超過五糧液;2007年茅臺出廠價首次超越普五;茅臺銷售利潤和營收分別在2011年和2013年實現了對五糧液的超越。
自此,茅臺順利成為中國白酒企業的老大哥,并且在股價上一騎絕塵,與其他白酒上市企業差距不斷拉大。
到2019年,貴州茅臺的營業收入為854.30億元,凈利潤為412.06億元;而五糧液營業收入為501.18億元,凈利潤為174.02億元。前者的營收與利潤規模分別是后者的1.7倍、2.4倍。
五糧液開啟二次創業 追趕茅臺
不做大哥好多年的五糧液自然不甘心,2017年李曙光執掌五糧液,便提出了“二次創業”,與此同時管理層迎來一波大換血。
在產品矩陣上,提出“1+3”產品戰略,仿照茅臺主推核心大單品第八代五糧液,以收割飛天茅臺一下的高端白酒市場。同時樹立超高端產品,借501、經典五糧液對標茅臺。
五糧液表示,未來公司將重點聚焦打造五糧特曲、五糧春、五糧醇、尖莊四個全國性戰略大單品,以及打造五糧人家、百家宴、友酒、火爆四個區域性品牌。
樹立高端的同時,在五糧液老生常談的品牌繁雜問題上,管理層銳意改革,砍掉大部分中低端產品。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司已清退12種品牌的577款產品,瘦身效果明顯。
在營銷渠道上,公司也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2019年,公司啟動組織架構變革,實現了總部橫向專業化、區域縱向扁平化,將原有的7個營銷中心改為成立21個營銷戰區、60個細分戰區基地;原有的物價營銷公司也合并為一家,在營銷渠道上提速增效。
2018年,五糧液還攜手IBM,啟動數字化轉型。目前公司數字化的指揮中心已經落成,旗下產品的銷售數據可以反饋到中心,并通過ERP系統進行定量分析。
借助數字化工具,公司得以追蹤普五銷售情況并調節發貨節奏,將原本大商全年一次性打款的模式改為按月打款、按月發貨的模式。這有助于酒廠靈活調節發貨節奏,實現市場流通渠道普五的供需相對緊平衡。
另外,五糧液也緊跟大哥茅臺的步伐,通過深耕團購渠道,圍繞500強企業核心消費人群進行重點攻關,培育核心意見領袖。2020年,五糧液團購收入占比約10%,華安證券預計今年占比有望提升至約20%。
在一系列改革操作下,五糧液在2020年得以迅速復蘇。在普五零售價多年提價未果后,去年借助飛天茅臺暴漲之勢,通過“控貨挺價”的方式將終端成交價向千元價格帶推進。
在茅五瀘三家中,五糧液業績增長也是最快的。2020年前三季度,五糧液實現營業收入424.923億元,同比增長14.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5.45億元,同比增長15.96%。
書寫新故事 跨界造車能否奏效?
白酒行業早已從增量時代轉向存量競爭,自2016年白酒產銷量達到高峰之后,就一路下滑。2020年1至10月,國內白酒累計產量為546.3萬千升,同比減少10.4%。
在此背景下,五糧液自然也需要新故事來穩固其行業老二的位置。
去年行業內尤為矚目的一件事,便是五糧液強制“二選一”的騷操作。
2020年11月底,一份來自五糧液浙江營銷戰區的會議紀要流出,顯示五糧液要求參會經銷商在瀘州老窖國窖與五糧液之間“二選一”,且已有經銷商做出選擇。
五糧液華東營銷中心杭州基地總經理唐燦要求,11月26日以后開始執行2021年計劃,從當日開始簽訂2021年合同,主要競品經銷商公司決定暫緩合同簽訂,待商家作出明確表態,才考慮合同簽訂。
紀要顯示,作為經銷商一方的杭州華商糖業煙酒公司總經理徐肖綱,明確選擇五糧液,放棄國窖。
電商、外賣平臺上的“二選一”妖風,居然也刮到了白酒行業,何況還是在川酒的老大與老二之間,不得不感慨高端白酒市場也開始高度內卷化了。
另外,在跨界造車的“浪潮”下,五糧液的造車故事仍不時引發熱議。
近日,凱翼汽車旗下2021款中期改款車型凱翼X3正式上市的消息,再次讓人們關注到這個車界新星。
事實上,五糧液對汽車產業的蛋糕垂涎已久,早在2003年便公開表示,汽車產業是中國經濟的最后一塊大蛋糕,現在如果不進入,以后就很難進去了。
在攜手新晨動力、觀致汽車先后失敗后,2018年五糧液終于成功牽手凱翼,斥資約25億元成為凱翼汽車最大股東。
2019年1月7日,凱翼汽車宜賓生產基地的總裝首車——凱翼X5正式下線。但網友發現,除車標外,與原來奇瑞時代的車型幾乎沒有無區別。
目前來看,凱翼汽車除了有低端價格優勢外,品牌、設計、研發、營銷等方面仍是原地打轉,其車標還被網友吐槽毫無記憶點,像是“五糧液喝多了的醉酒之作”。
據相關數據,凱翼品牌2019年前11月的銷量僅為1.48萬輛,與其年初6.17萬輛的目標相距甚遠。
由此看來,五糧液能在造酒上講好故事,但在汽車行業仍是泛善可陳。
五糧液何去何從?
在白酒行業進入存量競爭的白熱化時代,即使是老二五糧液也并非高枕無憂。近年來五糧液大力改革,強化品牌、完善渠道,甚至不惜強制經銷商“二選一”,似乎便是其未雨綢繆的舉措。
不過總的來說,五糧液雖然趕超茅臺無望,但保住現有地位還是綽綽有余的。
至于其跨界造車等“新故事”,對于五糧液這樣一個門外漢來說,顯然難以打動消費者。與其在造車上“白費功夫”,五糧液還是專心釀好酒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