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9 09:12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孟珂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目前金融互聯互通方面,中國建立了一些交易平臺之間的跨境互聯,比如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等這些金融合作網絡推動了國內外金融資本市場的接軌,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多...
加強金融業互聯互通與更高水平開放相適應,成為兩會熱點話題之一。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出臺并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據了解,“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穩妥推進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等金融領域開放,深化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
回顧2020年以來,中國金融業開放步伐明顯加快。證券基金期貨機構外資股比限制提前全面放開,具體來看,2020年1月1日,取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4月1日,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12月1日,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
“可以看到,在金融互聯互通方面,監管部門也在不斷摸索,向境外投資者擴大開放程度,提供投資進出便利。”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今年,為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擴大滬港通股票范圍,滬深交易所分別于日前對滬港通、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進行修訂,部分科創板股票于2月1日正式納入滬港通股票范圍。此辦法發布一周內,富時羅素、MSCI便已規劃通過滬港通投資科創板部分股票的時間表。
鄭磊表示,目前金融互聯互通方面,中國建立了一些交易平臺之間的跨境互聯,比如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等這些金融合作網絡推動了國內外金融資本市場的接軌,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
“但是,目前由于人民幣資本項目未完全開放,互聯互通受到較大限制,未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是必然的發展方向。”鄭磊坦言。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化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將會帶來更多競爭,國內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服務、金融科技等方面將迎來更大挑戰,金融監管對機構的要求也將進一步提高,國內機構面臨的監管壓力也將加大。這就需要健全金融監管制度,實現監管規范國際化,制定更加全面、更具國際化水準的金融監管規則,使得金融監管工作有法可依。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