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3 10:22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吳奕萱 見習記者 鄔霽霞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受上述消息影響,*ST中新3月1日、3月2日連續跌停,截至今日收盤,股價為2.22元/股。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公司負面消息纏身,但自今年2月8日以來截至2月底,*ST中新已經收獲...
3月1日,*ST中新公告稱,公司于2021年2月27日收到臺州市椒江區府辦轉發的臺州海關緝私分局的函。函中提到,公司實控人江珍慧于2020年12月24日被臺州海關緝私分局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2021年1月29日經臺州市人民檢察院批準被執行逮捕。
據天眼查App顯示,江珍慧持有中新產業集團45%股份,中新產業集團為*ST中新第一大股東;另外,公司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江珍慧還持有*ST中新7.2%股份。
此外,同日*ST中新還公告稱,2021年2月23日,臺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2020)浙10破申64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準許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臺州分行撤回申請,并做出(2020)浙10破申64號決定書,決定終止對中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預重整。截至公告日,公司仍然處于停產狀態。
負面消息不斷 卻曾走出10天9板
受上述消息影響,*ST中新3月1日、3月2日連續跌停,截至今日收盤,股價為2.22元/股。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公司負面消息纏身,但自今年2月8日以來截至2月底,*ST中新已經收獲10天9個漲停板,2月份累計漲幅近37%。
申萬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有些ST股票被炒作,我覺得投機性質還是比較大。最終影響股價的往往是公司業績,如果說實控人出問題,那么這樣的公司肯定投資價值是要受影響。當然有些公司在實控人被捕以后,能夠改換門庭形成新的管理機制,那當然也是否極泰來,但這個不是馬上能解決的,往往還帶著股權爭議等等,所以對投資者來說,應該對這些公司多加以辨別,要謹慎投資。”
“一般來說,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之所以淪落為ST股,與企業的現存情況有很大關系。市場中確實有不少ST股最后暴漲的情況。然而,淪為ST股的原因各不相同,不是所有ST股最后都能夠扭虧為盈。”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陳文明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同時,考慮到信息不對稱問題,一些績差公司暴露出的問題可能僅是冰山一角。此類股票的市盈率、換手率等指標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參與其中本身就有很強的投機性。由于缺乏實質性的投資價值支撐,垃圾股終究風險很大,一旦大盤風云突變,很可能以連續暴跌的方式急劇回落,投資者很難有出逃的機會。此外,在借殼炒作、炒作績差股過程中,容易滋生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監管機構對此類違法違規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一旦被發現有上述行為,ST股的重組將面臨暫停甚至終止的風險,這種情況顯然不是普通投資者所能把握的。”
“對于我們多數散戶朋友,少參與垃圾股的炒作為妙。”陳文明進一步建議道。
5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抓
記者通過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有5家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抓。
上市公司實控人被抓會帶來哪些影響呢?在陳文明看來:“針對公司實際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屬于重大負面信息,首先必須進行披露。對于投資者來說會對該股票失去信心,降低信任度出現恐慌、大規模拋售的現象,從而造成股價較大的波動,出現暴跌的情形。”
財富書坊創始人周錫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實控人被抓影響有以下幾方面:第一,短期波動較大。在資本市場,一旦上市企業有重大事件,會在第一時間公開。實控人的被捕就屬于重大信息披露,股價就會周期性波動。不同的企業,其投資者看多還是看空,略有不同。第二,影響上市企業中長期的企業戰略,不同的實控人對戰略制定的偏好各有不同,當實控人偏愛激進的財務擴張者,其戰略布局一定是擴張性的。這就給資本市場投資者更多的期望。第三,上市企業通常擁有完善的治理體系,職業經理人團隊已經獨當一面,即使實控人被逮捕,其之前的戰略通常會繼續延續,除非變更股東,之前的實控人出局,新的實控人進場,否則,影響不會太久。”
桂浩明則認為:“實控人被捕對公司的影響還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的。如果實控人是公司的主要決策者也是主要決策的實施者,如果被捕失去了現場,就無法對公司實際管理和控制,這個影響肯定很大;如果實控人是通過職業經理等委托他人在進行管理,自己只是在戰略決策上做一些工作,那么對公司可能影響稍微小一些。但是不管怎么說,實控人出問題對公司股價還是會有影響的,因為即便公司還能正常運行,但至少說明公司在經營管理中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對公司的征信以及正常經營活動會造成一些比較明顯的一個負面影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