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2 15:53 | 來源:金融界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每兩天新增5家門店,一心堂的管理問題也逐步暴露。
“藥真價實”在大肆市場擴張的背景下,一心堂(44.27 -1.51%,診股)舍了目標,阮鴻獻丟了初衷。一心堂也因此被調侃為“黑心堂”。
“把質量過關的藥品以盡可能低的價格提供給需要它的人。”一心堂(002727.SZ)董事長阮鴻獻曾表示,創業至今一直堅持的夢想和經營目標。
然而,“藥真價實”在大肆市場擴張的背景下,一心堂舍了目標,阮鴻獻丟了初衷。一心堂也因此被調侃為“黑心堂”。
近日,一心堂發布2020年度業績快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擁有直營連鎖門店7205家,全年凈增加939家,平均每兩天新增5家門店。
大舉擴張的背后,一心堂也暴露出管理等方面的問題。近日,廣西藥監局網站于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一心堂出售的一批溪黃草不符合“性狀”的相關規定。
據了解,“性狀”檢驗是藥品質量標準中的最基本的一項要求,不需要檢測儀器,肉眼即可辨認。這也說明,一心堂不是有意售假,就是銷售人員的醫藥知識嚴重不足。
不僅如此,近日,有消費者發文感嘆,一心堂的藥比較貴。因為作為上市公司,一心堂獲得了資本的加持,高投入、廣鋪店,就需要高利潤的支撐,形成了一個循環的商業閉環。
而且,早在2018年3月,一心堂還涉嫌套取社保資金,被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報道。
加速全國“搶地盤”
云南上市公司數量并不算多,一心堂2014年7月上市后,成為該省資本市場一顆耀眼的新星,被稱為“西南藥王”。
2014年年報顯示,鴻翔一心堂及其全資子公司共擁有直營連鎖門店2623家,其中云南2039家、四川144家、廣西254家、重慶39家、山西44家、貴州93家、其他省市10家。
彼時,一心堂約78%的門店位于云南省內,是一家地方龍頭企業。
2015年起,一心堂大舉向外擴張。2020年三季度顯示,一心堂共有門店數6911家,其中云南省內的門店有4164家,占比達60.25%。顯而易見,一心堂不僅在云南大舉開店,在其他省市也大肆擴張。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一心堂共擁有直營連鎖門店7205家,全年凈增加939家,平均每兩天新增5家門店。這也就意味著,6年間,一心堂門店數量增長了1.75倍。其中,一心堂2020年每兩天新開5家門店。
一心堂在云南省外擴張,主要依靠收購進行。2020年12月25日,一心堂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貴州鴻翔一心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擬以不超過 3800 萬元收購紅瑞樂邦所持有18家門店資產及其存貨。
同年,11月24日,一心堂公告稱,擬以不超過1500萬元收購賓老百姓(72.70 -4.40%,診股)藥房所持有7家門店資產(主要分布于宜賓市)及其存貨;擬以不超過1600萬元收購百心康所持10家門店資產(主要分布于成都市)及其存貨,借此進一步鞏固川渝市場。
進入2021年,一心堂還在加速“搶地盤”。2月5日,一心堂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山西鴻翔一心堂藥業有限公司擬以不超過3900萬元,收購山西百姓藥業連鎖有限公司所持有29家門店資產。
大肆擴張也讓業績大增。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一心堂營業收入分別為53.21億元、62.49億元、77.51億元、91.76億元和104.79億元,同比增長20.16%、17.44%、24.03%、18.39%和14.2%;凈利潤分別為3.46億元、3.53億元、4.23億元、5.21億元和6.04億元,同比增長16.46%、2.06%、19.62%、23.27%和15.9%。
近日,一心堂發布2020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126.57億元,同比增長20.78%;凈利潤7.9億元,同比增長30.86%。
被調侃為“黑心堂”
每兩天新增5家門店,一心堂的管理問題也逐步暴露。
“‘把質量過關的藥品以盡可能低的價格提供給需要它的人’,這樣一句看似樸實無華的話語,卻是一心堂董事長阮鴻獻創業至今一直堅持的夢想和經營目標。”這是媒體公開報道一心堂和公司董事長阮鴻獻中的一句話,然而,“質量過關”“降低藥價”這兩點上,阮鴻獻“雙雙失守”。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于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20年4月20日,從廣西鴻翔一心堂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抽檢的標識生產單位為廣西德潤堂中藥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批溪黃草不符合規定,檢驗依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7年版),檢驗項目為“性狀”。
據了解,“性狀”檢驗是藥品質量標準中的最基本的一項要求。性狀也就是藥品所呈現的外觀形態,是最為直觀的,不需要檢測儀器,肉眼即可辨認。
對于中藥飲片來說,性狀不合格,那就表明,此飲片根本不是所標注的飲片,此類現象,在中藥飲片的抽檢中,較多出現,其原因是源于中藥材造假現象普遍。
如果說不生產藥品的一心堂難以辨別藥品內在的真假,還情有可原,那么“肉眼即可辨認”的假藥也看不出來,只能說明有意售假或經營人員的醫藥知識嚴重不足。
實際上,一心堂成長過程中,一直與“假藥”相伴,一度被調侃為“黑心堂”。
2014年,有媒體報道顯示,一位昆明的消費者就曾因服用在一心堂購買的藥物產生不良反應導致流產。
而在投訴網站對于一心堂的假藥、劣藥的投訴也比比皆是,實際在2009年-2011年間公司因違規經營曾受到過多筆行政處罰,涉及藥監、工商、質監、等多部門的罰款包括2009年因銷售“蒲公英顆粒”被認定為劣藥,被官渡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處以20278.50元的罰款。
資料顯示,2009 年至2011年,一心堂遭處罰金額合計68.89萬元。一心堂認為,以上事件為非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且處罰金額相對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較小,不會對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狀況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除了出售的藥品被認定為假藥外,一心堂的擴張模式也讓藥品的售價較高。
近日,有消費者發文感嘆,一心堂的藥為什么能賣那么貴?文章稱,一心堂作為上市公司,獲得了資本的加持,財大氣粗。
高投入、廣鋪店、賣高價、高利潤的支撐,一心堂又可以持續高投入地去鋪店,形成了一個循環的商業閉環。
不僅如此,一心堂還涉嫌套取社保資金。2018年3月,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報道了海南省三亞市“一心堂”連鎖藥店醫保卡當消費卡購買非藥品,以及開具虛假名稱發票,涉嫌套取社保資金的情況。當時,海南省主管領導指示,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辦,絕不姑息。
當年4月,海南一心堂因違規刷醫保卡受到三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證監會在上述反饋意見中要求一心堂說明,海南一心堂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運行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結合海南一心堂的運作情況,補充說明公司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并規范運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