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08:58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當上周公司股價連續跌至0.8-0.9元附近、發布業績預減公告之際。2月2日晚間,公司實際控制人黃偉坐不住了,宣布擬通過其控制的萬盛源在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0.5-1億元。...
上市公司臨近“1元退市”,卻有大股東拋出增持計劃意圖“自救”。
2月8日,*ST新億(600145)股票漲停報收于0.98元/股,但已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均低于1元,理論上公司“1元退市”前的交易日最短或僅余10天。當晚,公司亦發布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第一次風險提示公告。
回顧*ST新億近日股價表現,可謂上躥下跳。原因在于,當上周公司股價連續跌至0.8-0.9元附近、發布業績預減公告之際。2月2日晚間,公司實際控制人黃偉坐不住了,宣布擬通過其控制的萬盛源在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0.5-1億元。
有市場觀察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指出,近年來,類似面值退市公司在股價跌破1元后,多數都通過披露大股東增持計劃等利好以期拉抬股價,但從實際結果看,此類增持計劃實際完成較少,多數公司最終難逃面值退市的歸宿。而在退市新規下,交易類指標退市公司將不再有退市整理期,投資者務必注意投資風險。
問題纏身
回看*ST新億基本面,公司幾乎無工作人員、無實際業務,重整尚未被法院裁定完成,主要收租房產也被要求限期拆除;公司當前正因涉嫌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9年年審會計師事務所也因公司審計業務被調查;如今又面臨“1元退市”局面,可謂是“積重難返”。
具體而言,公司破產重整時共注入的14.47億元資金,清償債務8億元,留在公司賬上資金6.47億元。然而,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賬面貨幣資金僅剩10萬元,其余資金都通過多種方式流出了上市公司。員工人數也從原來的514人,下降到14人。這14個人中,行政人員占了6人,生產、銷售人員都僅剩下了1人。
同時,公司大股東涉嫌侵害上市公司利益,曾被證監會嚴厲處罰。前期,公司已分別于2015年、2019年、2020年三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記者查閱證監會新疆監管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2020]1號)發現,2016年以來,上市公司成為了大股東的提款機。根據事先告知書,新疆萬水源、民豐萬水源占用*ST新億資金5949萬元。深圳快成達占用*ST新億資金2.8億元。李旭珍、李勇、崔強、新疆萬水源合計占用*ST新億資金4582.88萬元。上海源迪占用*ST新億資金1.38億元。萬源匯金占用*ST新億資金2.965億元。*ST新億在新疆天山農商行的兩筆定期存單(金額3.48億元)為深圳快成達3.132億元一年七銀行貸款提供質押擔保。
上述資金占用及擔保的關聯交易均由*ST新億董事長、實際控制人黃偉指使,簽署的購銷合同無商業實質,涉及關聯方資金占用及擔保金額共11.332億元。由此,*ST新億被徹底掏空了。證監會對公司和主要責任人都采取了嚴厲的處罰,對黃偉更是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又一場“忽悠”式增持?
再觀黃偉本次增持計劃,不乏值得思索之處。在收購資金來源方面,雖然公告稱“自籌資金”,且在回復交易所問詢函中表示萬盛源賬面有貨幣資金5000余萬元。但公司亦提示,距離增持上限1億元尚缺的4400萬元能否及時到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如果上述資金無法及時到位,可能會導致增持計劃無法完整實施等;另外,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通過天眼查了解,萬盛源注冊資本為1000萬,且近一年來官司纏身。
對比前期類似案例結果看,*ST宜生(600978)等公司在股價低于面值后,也出現過高管增持、自然人要約收購等事項,但最終均未能改變退市的結局。
上述市場觀察人士認為,*ST新億當前綜合風險較高,在監管層多次強調將嚴厲打擊規避退市行為的情況下,實控人此番行為還能為公司“續命”多久、是否又是一場為了拉臺股價的“忽悠”式增持,市場最終會給出答案。在年內面值退市已有10多家案例的情況下,投資者切莫心存僥幸,刀口舔血。
2020年12月14日,上交所發布了《退市新規征求意見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合理配置市場資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本次退市制度改革中,為進一步發揮市場化退市功能,在交易類退市指標方面將原來的面值退市指標修改為“人民幣1元退市”指標,并且新增了3億市值的退市情形。
交易類退市指標是市場充分博弈的結果,已成為淘汰垃圾公司的主要形式,獲得市場廣泛認可。低價股本質是投資價值的缺失,可以預期,“1元退市”的情況會越來越多,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是投資者通過市場化行為對公司價值判斷的表達。若有投資者仍執意炒差、炒殼,面臨的風險無疑是巨大的。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