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14:42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羅茂林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月2日,深交所向宋城演藝發出關注函,追問花房科技重組前后相關財務數據變化的原因,公司過往長期股權投資減值計提是否充分等。...
因跨界擴張埋雷,創業板白馬股“蒙塵”。近日,宋城演藝一則巨額業績預虧公告引發深交所的關注函。公告顯示,這家過去3個會計年度盈利均超過10億元的知名公司,2020年預計虧損達16億元至19億元。
公司業績巨虧的主要原因,是旗下直播平臺花房科技業績不達預期。在投行人士看來,從26億元收購六間房開始,宋城演藝懸頂的巨額商譽早已埋下禍根,重組“出表”的財技只是延緩了爆雷風險,“激進收購的賬終究還是得還”。
2月2日,深交所向宋城演藝發出關注函,追問花房科技重組前后相關財務數據變化的原因,公司過往長期股權投資減值計提是否充分等。
花房科技拖累業績
宋城演藝公告顯示,2020年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16億元至1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19.42%至241.81%。業績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計提了北京花房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花房科技”)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約11.08億元。這家導致宋城演藝巨虧的花房科技,便是曾經“重金”購得的六間房。
公告稱,雖然從事移動端直播的花椒平臺業績增長,但從PC端直播起家的六間房平臺業績下滑,以密境和風為會計主體的花房科技計提了資產減值,導致公司按權益法確認長期股權投資損失約7.2億元。此后經公司估算,此次共計計提花房科技長期股權投資減值金額約為11億元。兩項加起來,單此一家公司“拖累”業績逾18億元。
深交所2月2日向公司下發關注函,核心提問聚焦兩項:為何此次虧損披露的花房科技財務預測與此前重組方案中不同?為何如此巨大的虧損,此前公司并未及時披露?
上證報記者注意到,此前,宋城演藝曾在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2020年花房科技營收預計38億元,同比增長16%,凈利潤(剔除資產減值支付攤銷)約為3.8億元,同比增長32%,花房科技不存在減值跡象。但不到1個月,花房科技突然曝出了大幅減值。
宋城演藝與花房科技的愛恨糾葛堪稱曲折。2015年,彼時正值直播行業第一輪大潮,宋城演藝以26億元的天價收購直播公司六間房。根據當時的財報數據,六間房凈資產只有區區幾千萬,在收購完成后,宋城演藝賬面上出現了高達23.7億元的商譽。
六間房“加盟”后,其營收占據了宋城演藝近四成比重,但負重難行的狀態已然顯現。2019年,宋城演藝與北京密境和風科技有限公司(花椒直播運營主體)達成重組協議,六間房更名花房科技,變更會計主體至密境和風名下,宋城演藝僅保留約37%的股權,六間房不再并表。截至2019年5月,宋城演藝的這筆投資價值約34億元。
財報顯示,2019年度,因六間房完成重組,給上市公司貢獻了2.73億元投資收益。2020年半年報中,公司稱花房科技經營穩步增長,為公司完善演藝生態形成有益補充。
財務洗澡“靴子落地”?
有意思的是,對于宋城演藝引爆的這個“大雷”,市場反應頗為“淡定”,業績預虧公告出爐后,當天股價收漲近4%。
事實上,當年宋城演藝重金收購六間房時,市場就充滿爭議。翻看歷史,宋城演藝此前涉獵影視、動漫等諸多行業也均以失敗告終。
從賬面數據來看,宋城演藝與六間房確實度過了一段不錯的“熱戀期”。在規定的3年業績承諾期內,六間房累計為宋城演藝帶來了10.84億元的利潤,超額完成任務。但吊詭的是,就在業績承諾期結束的2019年,六間房業績突然變臉,當年只實現凈利潤1.7億元,同比斷崖下跌了57.5%。
對于宋城演藝而言,這仿佛是一場“事先張揚的跳崖”。在業績如日中天的2018年,宋城演藝開始急不可耐地準備轉手六間房,謀劃推動與密境和風的重組事宜。這也一度招來監管對于業績承諾是否存在造假的質疑。有業內人士認為,此前占宋城演藝全年營收近四成的六間房,很可能存在業績拼湊的情況。
重組事宜幾經波折,最終在2019年獲得通過。此次重組中,六間房的整體估值為34億元,較此前收購時溢價約8億元。作為未來會計主體的密境和風的整體估值為51億元。與密境和風進行重組后的花房科技將不再并表,宋城演藝僅保留37%的股權。
“現在看來,這絕對是一筆相當精明的買賣。按重組估值價格計算,宋城演藝相當于溢價獲得不菲的收益,并將這個燙手山芋‘送’出了表,宋城演藝也不必再擔心高懸頭頂的巨額商譽減值風險。”投行人士稱。
但商譽并沒有消失,只是換了一個會計科目,躺到了“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下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宋城演藝持有花房科技股權比例為37.06%,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前股權的賬面價值約為26.1億元。
有意思的是,業績預虧公告出爐后,多份券商研報為宋城演藝的“利空”解讀。比如,國信證券撰寫了題為《花房減值消除隱憂2021年邁向新起點》的研報,維持買入評級。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