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 16:3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相關部門透露,今年將繼續抓好水泥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嚴禁新上擴大產能項目,嚴格執行產能減量置換政策,確保總產能只減不增,并堅持和完善水泥錯峰生產。...
“2020年水泥行業全年利潤將超1650億元,屬于歷史較高水平。”水泥大數據研究院如此預測。沉寂、復蘇、沖高、回落……水泥行業在疫情沖擊下走過了不尋常的一年,龍頭企業交出來之不易的“平穩”業績答卷。那么,2021年行業能否重拾升勢?
“環保趨嚴背景下,錯峰限產常態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水泥企業技術性減排等都折射出水泥行業‘去產能’已是大勢所趨。”業內人士直言,短期來看水泥市場尚處傳統淡季,但從今年全年來看,供給控制、狠抓環保、基建需求拉動下,市場將出現分化,上規模、有資源、環保型優勢企業將出現強者恒強態勢。
龍頭企業搶灘“產能置換”
據相關部門透露,今年將繼續抓好水泥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嚴禁新上擴大產能項目,嚴格執行產能減量置換政策,確保總產能只減不增,并堅持和完善水泥錯峰生產。
在繼續去落后產能的大背景下,產能指標對龍頭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強。“當前,水泥行業產能置換呈現加速推進、大企業參與、大線為主等特點。”中國水泥網分析稱,“究其原因,在于行業利潤連創新高,資金基礎雄厚,企業有能力和意愿進行產能置換;同時,‘鳥槍換大炮’的產能置換有利于增強企業競爭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據水泥大數據研究院統計,2020年全國共點火26條水泥熟料生產線,實際產能合計約3816萬噸,為近5年來單年投產量最高。此外,全國各地有關部門公告產能置換方案46個,合計擬建產能7027.51萬噸(包含已投產)。
“今年預計有29條水泥生產線投產,合計產能4879萬噸。從建設方看,有超過75%的新建產能由龍頭水泥企業所投。”水泥大數據研究院稱。
市場正在給予印證。海螺水泥旗下蕭縣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在本月中旬拿下淮北礦業相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出讓的一條2000噸/天的水泥熟料生產線,同時2000噸/天用于該項目置換產能,公司擬在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官橋鎮吳集村建設一條日產4000噸/天的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計劃2022年12月點火投產。棗莊中聯水泥則擬將現有的2條2000噸/天生產線通過技改按照等量置換,建設一條4000噸/天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
轉型升級步入快車道
“水泥行業減排,除了通過產能置換等方式淘汰落后產能,技術性減排正在成為頭部水泥企業的發力方向。”前述業內人士直言。
技術性減排是指通過改善工藝優化指標、使用替代原燃料、添加礦化劑降低熟料燒成溫度、利用水泥窯余熱進行發電、新能源技術、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提高熟料品質量及強化生產管理。以海螺水泥為例,公司相關人員介紹,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替代燃料、富氧助力水泥熟料煅燒、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正成為企業減排的技術發展方向。
“今后,環保要求會呈幾何級增長,要做好超潔凈排放和使用替代燃料,實現‘碳減排’。”紅獅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章小華在集團2021年經營工作會議中表示。
替代燃料方面,多家頭部企業已進行嘗試。海螺集團某子公司替代燃料項目總規模為30萬噸/年,項目已于2020年10月建成投產,根據當地替代燃料資源情況,每年可消納稻草、油菜桿及樹皮總計26萬噸,年節約標煤7.5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20萬噸。再如華新水泥,大力實施碳排放對標管理及內部審計,提升碳資產管理水平,通過水泥窯協同處置的垃圾衍生燃料代替部分煤炭,實現減排110千克/噸熟料,減排效果實現突破。
工信部發布的2020年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企業名單中,華新水泥(河南信陽)有限公司可比熟料綜合能耗91.75千克標準煤/噸,為上榜水泥企業中可比熟料綜合能耗最低。此外,華新水泥旗下還有6家公司入選;海螺水泥下屬公司有3家入選;中聯水泥下屬公司有3家上榜。
供需改善、量價齊升有望實現
今年水泥行業將怎么走?業內人士分析稱,去產能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水泥的產量,同時倒逼企業加快技術轉型升級,進而有助于企業降庫存、穩定產品價格,最終保持較高的利潤水平。
這與水泥大數據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魏瑜的觀點不謀而合:“今年水泥行業預計表現平穩。基建項目開工將拉動水泥需求回歸,錯峰常態化將促使水泥供給端表現穩定。”
工信部數據顯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水泥行業利潤連年創下新高。2019年,水泥主營業務收入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利潤1867億元,同比增長19.6%。2020年1至10月,利潤1483億元,同比僅下降1.6%。水泥大數據研究院預測,2020年水泥行業全年利潤或超1650億元。
回看水泥龍頭企業近5年的凈利潤,可謂節節攀升。2016年至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建材分別實現凈利潤10.58億元、32.25億元、80.67億元、109.74億元、116.26億元;海螺水泥分別實現凈利潤85.30億元、158.55億元、298.14億元、335.93億元、247.19億元……
“‘十四五’時期水泥行業仍處于平臺期,水泥總體需求在峰值上下小幅波動。”章小華說。在多家機構的預測中,水泥供給端將改善儼然已成共識。
正如國盛證券研報所言,水泥“碳交易”時代或臨近,利好供給總量把控和優質龍頭。碳排放交易體系建立后,優質企業基于更高效節能低碳的生產能力、更為強大的研發能力和更為優秀的資源整合能力,可將其相較同行更為優秀的環境效益水平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首創證券也預計,今年水泥供給端改善空間較大,水泥需求和價格將維持穩定。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