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 10:18 | 來源:金融界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皓元醫藥是一家專注于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的平臺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
1月8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21年第3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皓元醫藥”)首發獲通過。皓元醫藥擬本次計劃公開發行不超過1,860萬股,募資6.5億元,保薦機構為民生證券。
據我們了解,皓元醫藥是一家專注于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的平臺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不是皓元醫藥第一次上會了,在2020年11月9日上交所發布消息稱皓元醫藥科創板IPO遭暫緩審議,此次是皓元醫藥第二次上會。幸運的是,這次公司成功上市。
應收賬款持續攀升,銷售費用率居高不下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皓元醫藥營收分別為1.74億元、3.00億元、4.09億元、2.4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00.69萬元、1841.42萬元、7342.96萬元、4518.85萬元。營收凈利潤均呈現上漲的趨勢。
但是我們注意到,公司應收賬款呈現上升勢頭,這對公司健康經營不利。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皓元醫藥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2242.54萬元、4126.96萬元、5517.58萬元、7716.77萬元,應收賬款賬面凈值分別為2126.19萬元、3899.19萬元、5216.27萬元和7269.82萬元,占當期營收比重分別為12.22%、12.99%、12.75%和29.22%。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皓元醫藥應收賬款占比快速飆升。
存貨周轉率方面相對欠缺。報告期內,皓元醫藥存貨金額分別為9262.18萬元、1.19億元、1.50億元和1.73億元,占公司資產總額比例分別為48.32%、39.13%、27.65%和27.64%,占公司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53.55%、46.99%、35.29%和36.20%。
可比上市公司存貨周轉率均值分別為2.01、2.13、2.08和0.93,皓元醫藥同期存貨周轉率分別為1.26、1.37、1.30和0.68,其存貨周轉率低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另一方面,公司的銷售費用居高不下。報告期內,皓元醫藥銷售費用分別為1856.44萬元、3225.02萬元、4714.24萬元、2473.64萬元。公司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0.67%、10.74%、11.53%、9.94%,遠高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銷售費用率4.05%、3.32%、3.10%、2.69%,在可比上市公司中最高。
對此皓元醫藥對我們表示,公司銷售費用較高,具有合理性。皓元醫藥稱,公司的銷售費用率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公司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面向客戶群體眾多,訂單處理量大,需要較多的銷售人員,職工薪酬金額和占比較大。
另一方面,公司在Google、Baidu等知名互聯網平臺進行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的線上推廣,線上推廣的模式也導致銷售費用率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
IPO一度遭暫緩,專利權問題引質疑
2020年11月9日,據上交所公布的結果顯示,皓元醫藥IPO遭暫緩審議。在審核會議上,上交所主要對皓元醫藥提出兩點意見。
一方面,公司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涉及第三方專利期內產品,公司認為該行為屬于各國專利法保護例外規定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上交所要求其說明具體法律依據。
另一方面,上交所要求公司針對未獲得授權并處于第三方專利期內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銷售予客戶的情形,說明其是否符合《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的發行條件。
據皓元醫藥披露的回復內容,為規避風險,公司的境內官網將不再展示未取得授權的第三方專利期內產品,相關產品僅在線下與滿足條件的特定客戶群體溝通接洽后接受訂單。
而在皓元醫藥的現有產品中,涉及第三方專利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收入占比為15.27%(2019年),比例并不低,這對未來收入穩定性的影響也值得關注。
目前皓元醫藥的質疑聲之一則是“安全港條例”能否成為其專利問題的避風港。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皓元醫藥自主合成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超過了10000種,自主合成的工具化合物種類為2600種,完全工藝研發并延伸為原料藥及中間體的產品超過100種。
而其評估申請并取得授權的發明專利29項,其中工具化合物合成方法專利9項,占發行人工具化合物產品種類比例僅為0.09%。自身專利上的不足,導致不得不使用其他企業的專利,這其中就會牽涉到皓元醫藥是否構成侵權的問題。
從營收上來看,皓元醫藥2017年-2019年,其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收入分別是8125.49萬元、15063.79萬元、23568.29萬元,一旦出現糾紛,對公司就是重創。
而皓元醫藥用了“安全港條例”來解釋了專利侵權方面的問題。在《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的確有提到,“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而在皓元醫藥的招股書中,也有明確提出公司工具化合物的銷售是面向制藥廠商、科研單位及院校等,作為其進行科學研究以及藥證申報使用。皓元醫藥出售的并非是成品藥,而是一種用于研發的試劑,雖然面向的是科研單位等。
但畢竟對于企業本身來說是一種具有實質性的商品,并且通過這種商品的出售獲得了不小的利益,所以到底是不是完全適用于“安全港條例”,仍需打一個問號。
供應商股東存風險
皓元醫藥所存風險不僅限于專利爭議上,市場關于其供應商、股東均存在一定的質疑。據招股書所顯示,在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山東鄒平大展為其第一大供應商,累計采購金額達到了0.97億元。但這家公司曾因借款互保造成違約,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對此皓元醫藥向我們表示,山東大展曾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主要系借款互保造成的違約。在此期間,山東鄒平大展為公司提供的生產加工服務未受到重大不利影響,能夠正常交付相關產品。
其實不僅是這個供應商,皓元醫藥的供應商之一杭州歐內醫藥科技目前已經處于注銷狀態,安徽實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社保繳納人數為0。除供應商讓人不省心,皓元醫藥的股東股權也存在被凍結的風險。
據招股書顯示,皓元醫藥共有19名股東,其中新余誠眾棠持有皓元醫藥2.66%的股權,位列其第十大股東。
但據《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協助凍結/解除凍結財產通知書》顯示,新余誠眾棠主要有限合伙人實際控制人韋杰控制的金誠財富集團有限公司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調查,新余誠眾棠持有的皓元醫藥股權全部被凍結,這也讓人懷疑這是否會對皓元醫藥的上市產生影響。
對此皓元醫藥向我們表示,新余誠眾棠僅持有公司2.6578%的股份,該等股份被凍結不會對公司控制權的穩定性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不會對公司IPO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皓元醫藥與子公司甘肅皓天之間的買賣也充滿了謎團。在2018年的主要供應商采購名單中,甘肅皓天化學科技有限公司位列第四,其采購金額達395萬。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甘肅皓天曾是皓元醫藥的子公司。
皓元醫藥在新三板掛牌前,持有甘肅皓天83%的股權。2013年,皓元醫藥以83萬元的價格將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轉讓給甘肅皓天的創始人薛吉軍,而2015年其又以近5000萬的價格獲得甘肅皓天13.18%的股份。
也就是說皓天醫藥在當初以83萬的價格“賤賣”了甘肅皓天的股權,隨后卻又“豪買”其股份。這一買一賣之間也被市場質疑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
但皓元醫藥卻表示,其余與甘肅皓天之間的價格公允,不存在向甘肅皓天實控人薛吉軍輸送利益的情況。
皓元醫藥之所以再次參股甘肅皓天,是由于在進一步向下游拓展產業鏈以及滿足公司的原料藥及中間體業務的產能增長時,購置土地和園區整體環評批復的時間晚于預期,造成公司在短期內無法達成建成達產。而甘肅皓天的工廠已經處于建設當中,才會通過投資的方式達成合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