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0:38 |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會通股份的主業雖在不斷壯大,但其現金流的“健康”情況也不容忽視,因為在A股市場上,不乏因步子邁得太大,導致資金鏈斷裂的企業,而會通股份似乎就存在類似風險。...
會通股份剛上市不久,其股價便大幅下滑,究其原因或與其自身存在諸多問題有關,公司現金流堪憂、大量應收款項逾期、產品大幅降價、研發投入偏低……難免讓人對其未來的發展擔憂。
雖然會通股份已經成功在科創板上市,但自其上市以來,股價大幅下跌,或與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關。《紅周刊》記者翻閱招股書發現其現金流情況堪憂,近年來應收賬款逾期情況愈發嚴重,其中恐存以賒銷拉升營收之嫌。此外,由于原材料價格下滑,其產品大幅降價,而其庫存商品跌價準備的計提是否充足,也有待商榷。
數千萬應收賬款逾期
有靠賒銷拉升營收之嫌
會通股份的主業雖在不斷壯大,但其現金流的“健康”情況也不容忽視,因為在A股市場上,不乏因步子邁得太大,導致資金鏈斷裂的企業,而會通股份似乎就存在類似風險。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三季度,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48億元、-1.23億元、4.61億元、-7715.19萬元,除了2019年為正數外,其余年份均為負數,這表明其“回血”的能力并不穩健。
事實上,會通股份現金流不佳主要為其銷售回款率偏低,上述期間,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營業收入的比率分別為61.97%、66.94%、88.26%、75.14%,均遠低于1,在其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負數的年份,其僅有6-7成的銷售收入實現回款,其余收入以應收賬款方式滯留在下游客戶端,這導致會通股份的應收賬款高企。上述期間,其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4.62億元、9.27億元、8.8億元、9.5億元,占資產總額的比重均在20%以上,若下游客戶資金狀況出現問題,那么應收賬款將有無法收回的風險。
不幸的是,應收賬款逾期的“戲碼”,已經在會通股份上演。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其逾期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7326.46萬元、1.26億元、9627.98萬元,占應收賬款的比重分別為15.05%、12.91%、10.35%。對此,會通股份解釋稱,“主要原因系客戶端資金壓力大或者客戶內部審批時間較長等因素導致付款延遲,形成短時間的逾期,但期后基本能收回”。那么,真如會通股份所述,其后期基本都能收回嗎?情況似乎也沒有那么樂觀。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其逾期3個月以上的賬款占逾期賬款的比重分別為8.54%、11.59%、22.33%。進一步查看其期后回款情況,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會通股份在上述期間的逾期應收賬款期后回款率分別為99.17%、94.93%、78.82%,逾期未收回款項金額分別為60.92萬元、639.94萬元、2039.06萬元,可見其逾期回款率越來越低,逾期金額則在不斷增加。
還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至2019年,會通股份前五名逾期客戶的逾期金額分別為1969.34萬元、2197.30萬元、1484.36萬元,占逾期賬款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6.88%、17.39%、15.42%。這一占比較低,意味著其還有諸多客戶也存在逾期的情況。一方面,這反映出了其客戶管理的能力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客戶存在應收賬款逾期,不免令人懷疑,其為了拉升營收,存在不斷增加賒銷規模的可能。
或許是因為應收賬款大量逾期影響到了流動性,近年來會通股份大量舉債,2018年至2020年三季度,其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合計金額分別為12.30億元、11.29億元、13.61億元,但即便如此,其資金仍然不夠寬裕,上述各期末,其貨幣資金分別為2.96億元、5.89億元、2.16億元,遠低于上述兩項債務合計金額。大量的舉債,導致其財務費用激增,2018年的財務費用為3628.69萬元,而至2019年已激增至6782.74萬元,近乎翻了一倍。
此外,由于大量借款,會通股份的資產負債率也相當之高。據招股書顯示,其可比公司分別為金發科技、南京聚隆、普利特、沃特股份,2017年至2019年,上述可比公司資產負債率的平均值分別為44.36%、41%、44.7%,而會通股份在上述期間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2.04%、72.63%、72.09%,可見其資產負債率已經遠遠超過了行業均值,公司目前處于“債臺高筑”的狀態。
產品大幅降價存貨跌價風險較高
除了應收賬款大額掛賬外,會通股份的存貨金額也居高不下,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其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3.27億元、4.65億元和5.93億元。存貨金額過大,一方面會影響企業運營資金的周轉;另一方面,企業也面臨著增加存貨跌價準備的風險。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其直接材料占營業成本的比重分別為93.64%、93.49%、92.65%,材料占比很高,意味著原材料價格波動對其影響重大。而據招股書顯示,其主要原材料價格與石油價格波動趨同,以其采購量最大的聚烯烴類材料來看,2018年、2019年,該材料的采購價格分別為0.85萬元/噸、0.77萬元/噸,2019年材料采購價格下降9.41%,也就意味著其存在一定的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
隨著原材料價格的走低,2019年會通股份產品的售價也大幅降低,據招股書顯示,其主要產品聚烯烴系列、聚苯乙烯系列、工程塑料及其他系列銷售單價均顯示為大幅下降,分別較上年降低5.09%、9.64%、23.50%。
顯然,2019年其存貨金額巨大,在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產品價格也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之下,其存貨也存在較高的跌價風險。
銷售增長靠并購銷售金額有疑點
2018年、2019年,會通股份實現營業收入金額分別為18.86億元、40.3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0.78%、113.78%。但實際上,其營收增速驟增,在很大程度上與其2018年末收購了廣東圓融新材料有限公司有關,若參考模擬合并報表,上述期間,其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18.11%、10.78%。
會通股份主要從事改性塑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而在行業賽道中,外資企業占據一定的優勢,因為改性塑料產業在很多發達國家已發展多年,大型國際化工企業如巴斯夫、陶氏等,在原料供應、營業規模、技術積累上優勢明顯,處于領先地位,相比之下,國內改性塑料發展時間較短,綜合競爭力相較仍有差距,故目前國內高端改性塑料市場仍以進口為主。據招股書顯示,外企中巴斯夫、陶氏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2.30%、10.74%,國內企業金發科技的市場占有率約11.35%,屬于一家獨大,而對比來看,會通股份的市場占有率僅為2.45%,因此在行業競爭中,處于相對劣勢。
在如此嚴峻的競爭環境下,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是值得思考的事情,不過從研發投入的角度來看,顯然會通股份是低于行業水平的。
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其研發費用的金額分別為5625.10萬元、6882.27萬元、1.6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30%、3.65%、4.19%,而前文所提到的四家同行業可比公司在上述期間,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重的均值分別為4.17%、4.46%、4.52%。研發投入跟不上,很可能會影響到技術創新,而這顯然不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會通股份的營收還存在諸多財務疑點。
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0.31億元、29.3億元,考慮到13%的增值稅影響(注:2019年4月1日增值稅稅率由16%下調至13%,選擇分段按月平均計算),計算出其含稅營業收入總額約為45.86億元、33.11億元。理論上,該部分含稅營業收入將體現為同等規模的現金流入及經營性債權的增減。
上述期間,會通股份“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35.58億元、22.02億元,考慮預收款項變化后,將現金流入額與同期含稅營收相勾稽,分別少了10.28億元、11.18億元,理論上,將導致經營性債權有相應金額的增加。
進一步來看,會通股份2019年末、2020年三季度末的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應收款項融資合計金額分別為15.37億元、15.33億元,壞賬準備變動較小無須考慮,故上述項目較上年末合計金額分別同比減少了3815萬元、412萬元,然而,這卻與理論應增加額10.28億元、11.18億元之間分別相差了10.66億元、11.22億元,這意味其巨額營業收入缺乏相關數據的支撐,來源不明。
那么,上述巨額差異是不是由于票據背書轉讓所致呢?然而,招股書顯示,其2019年已經貼現或背書轉讓的票據金額為5.35億元,可即便算上這部分金額后,與上述差異金額相比,仍存在5.31億元差額。至于2020年前三季度的票據背書轉讓數據,其招股書并未披露。故對于這數億元營業收入的來源,還需公司給出明確的說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