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6:19 | 來源:國際在線新聞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嘉賓大學創辦人、商界“首席提問官”,案例教學引領者。遍訪天下公司、紀錄時代商業。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嘉賓大學(wetalkTV)。
作者為嘉賓大學創始人兼CEO吳婷。
導語:
吳婷是誰?
嘉賓大學創辦人、商界“首席提問官”,案例教學引領者。遍訪天下公司、紀錄時代商業。
線下,五年培養了300名各賽道頭部創始人;線上,App上線半年即擁有30000付費忠粉。
已有60000+分鐘視頻版權,影響力覆蓋3.5億人次/年。
使命:為社會增智、為企業賦能。
各位學習者,新年好。
2021來了,大家懷著牛(扭)轉乾坤的愿力,開始擊掌相慶,開始美好憧憬。
其實,2021并沒有帶走病毒,也沒有帶來大運,但2021給了我們一個休整和思考的節點,便于我們輕裝、微笑、再出發。
作為一個聽故事、講故事、每天琢磨用故事讓商業生命體更加頑強的人,我經歷了2020年疫情的重創、目睹了大大小小公司的起伏與變革、深挖了經典的熱門的近百個公司案例、更了解到大家對成長進步的需求在發生劇烈變化……于是,2021第一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對商業管理學習的思考:2021年商學的三個趨勢,案例學習(case)、深度賦能(enable)、海陸空作戰(OMO)。
趨勢一:從學“亙古不變”到“求變應變”
解決方案:案例學習
在《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這部美劇里,主角謝耳朵(Sheldon Cooper)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天才,他發自內心地瞧不上好友Howard的應用物理學專業,也瞧不上女朋友Amy的神經生物學。在他的內心里,對神秘物質世界里的那些確定性規律的探索,是世界上最高大上的事,離“規則”“理論”“框架”越遠,他越瞧不上。
在座的有理科生嗎?有這種優越感嗎?怎么看待商學院?
我們看看商學院教授自己怎么說。
管理學教育先驅、沃頓商學院教授羅素(Russell L. Ackoff)退休時,有人問他:“商學院的成就是什么?”他答道:“有三個:一是給了學生一套術語,讓他們可以很權威地談論自己不懂的話題;二是給了學生一套原理,讓他們不管面對多少不利證據都能堅持自己的主張;三是給了學生一張入場券,讓他們能找到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管理?!笔堑?這是來自商學院的自嘲。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也表達過:“沒有什么比通過給管理者‘發執照’更能摧毀經濟和社會了。”
以上三個人,想表達的是同一個事情——商學不是可以學來的,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它很難有一成不變的精確定律、嚴格的因果關系,讓我們去挖掘和套用。商學的研究范圍涉及經濟、法律、財稅、研究方法、人性、藝術、技術……是一門“整車科學”,我們要把車開動起來直至目的地。所以呢,成功沒有模型,創新沒有公式,思維不囿于框架。
商學的宿命,決定了我們不能回到研究物理、化學、甚至經濟學那樣的方式去研究和學習它,任何偉大的商業成功,都是由很多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綜合決定的,我們需要隨時隨地,求變應變。
亞馬遜的成功,基于貝索斯的“Day One”哲學。他一邊強調“每天重新創業”的精神釘,一邊用“尋找不變定律”的行動錘去敲打自己的大腦。
2020新冠疫情,把所有企業推到了一個“求變新紀元”。在這個商業流變加速、黑天鵝事件頻出、競爭過剩的時代,我們需要的商學教育,不過是從“亙古不變”,到求變應變。
在沒有數字化沉淀的時代里,人類文明的發展始終在延續,這種求變應變,是由英雄造就,還是由時間造就?尤瓦爾·赫拉利的答案是:故事。在《人類簡史》中他闡述了,智人與動物唯一的區別就是——虛構故事的能力。有了故事,我們才有親情、愛情、友情、宗教、國家、公司,以及他們的傳承發展。
這個世界上最悲催的事,就是別人踩過的坑,你還接著踩;別人的優秀經驗,你一無所知。所以,商業的傳承,怎么學習最敏捷?案例學習。
阿里是個典范。每一個管理都要成為故事的發現者、收集者和傳播者。新員工入職之后,一般都會聽到幾個故事,有的是當年創業艱辛的,有的是努力工作的。除了講述之外,阿里還會將自己員工的故事拍成視頻,給其他員工做激勵。馬云也喜歡在不同場合把“紅旗法案”的故事到處講,以呼吁監管層不要阻礙創新。
海底撈服務員每個月要分享感動客戶案例,很多公司銷售晨會都會請員工一一分享成單案例……
案例教學其實并不新鮮,從1908年世界上第一所商學院哈佛商學院成立之日起,案例教學就突破醫學和法學領域,進入了商學領域。今天,哈佛商學院、達頓商學院、毅偉商學院,更是采用了全案例教學法。
案例,分為商業案例、教學案例、研究案例。我們日常閱讀深度商業媒體報道,就是一種案例學習,只不過,媒體只需要告訴你真相和問題,接下來,進入教學功能的案例,還需要兩步走:方法復制,自適迭代。
嘉賓大學為什么要做案例教學的堅定踐行者?這五年標桿企業深度訪學成效如何?成效就是,今天,中國每四個獨角獸企業,就有一個畢業于嘉賓大學,這甚至高過美國獨角獸從哈佛商學院的畢業比例1/10。
真的案例,要符合三要素。一、在現場Scene,七分采三分寫,好的記者不可能坐在家里寫稿子,一定是在現場的。二、講故事Story,故事就是案例本身,有人物弧光和起承轉合,這樣才能激發出每個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三、有結論Summary,嘉賓的案例,是有結論的案例,直接給予方法論,是用時間換時間的功德。
熊本熊IP的是怎么誕生和走紅的?阿里價值觀是怎么打造和具體落地的?分眾傳媒經歷了哪些資本沉浮和慘痛教訓?愛投廣告的Boss直聘,經濟賬都算回來了嗎?螞蟻物流是用哪些集體面試法篩選人才的?谷歌是怎么打造“天鵝絨監獄”的?……這些活生生的故事和方法,2020年都被我和嘉賓們紀錄、提煉,放進了「嘉賓大學App」當中。
今天的商業實戰環境更加復雜,對企業家思維及能力要求更多元。每一個中國的企業家和職場人都是幸運的,我們所處的時代,就是在現場、講故事、有結論的案例時代。身經百戰,勝過一切理論框架和思維模型,真實上演的案例,是最好的教科書,每一個他山之石,都能幫助我們鋪就更平坦的道路。
趨勢二:從成長式學習到增長式學習
解決方案:深度賦能
第二個趨勢,是從成長式學習到增長式學習。
在上一個30年,商學院的功德是打開了企業家們的見識、圈層,甚至順便解決了Degree這個剛需,從EMBA到DBA,這個紅利是雙向的。今天,改革開放的增長紅利在離我們遠去,2020年一系列的外部環境敲擊,讓我們意識到,可能每一個今天都有可能是未來10年里最好的一天。就像日本的經濟蕭條時期迎來的韜光養晦、精耕細作時代,今天每個企業要比拼的,是產品技術創新、極致運營服務、降本增效、產業合作,最終達到企業增長。通俗地說,就是賺錢能力,生存能力。
企業成長就像人生的成長,需要終身去學習體會、終身去迎接變量。新時代的商業學習,大家不再只為了學成,而是為了指向終極目標:做成。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與其讓別人搞懂自己,不如自己先照鏡子。與其求人相助,不如先成為自助者。所以,企業都在做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建立自己的“企業大學”,創造或尋找適合自己的課程,而不是依賴于商學院和咨詢機構。
當然這個想法并不新鮮。1956年,通用電氣就開設了世界上第一所“企業大學”。內部集中管理、動態訂制需求、塑造企業文化、服務增長目標……都是企業大學的特點和使命。
作為商學教育培訓產品服務提供者,更要圍繞企業的增長目標去入局賦能,深入到他們的流程建設、品牌建設、人才組織建設、外延式組織搭建,才能贏得學員和客戶的真心。
從標準化教育產品,演進到非標教育服務,學習者更需要有結果的輔導。咨詢式教育時代,正在悄然來臨,這對商學教育提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趨勢三:從望遠鏡作戰到海陸空三軍
解決方案:線上線下解決方案
過去的商學教育,教企業“發展”是主旋律,學習者通常是船長角色,要去做瞭望者,拿著望遠鏡去提前預判未來,才能站在明天看今天,比競爭對手跑得更快。
但庚子一疫,全球的發展節奏都被打亂了。變革、活下來、降本增效,成為大多企業的年度主題詞。
疫情也給了學術界沉重的一擊。世界各地的高校長時間關閉,數萬學生的求學計劃被打亂。咨詢公司Eduvantis面向美國商學院院長的調查發現,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次疫情會導致一些知名商學院永久關閉美英法七所頂尖商學院,毫不意外地都轉向了線上教學。
中國人在這場戰役中表現得無比優秀,不僅有序應對了疫情,更是拉開了智慧大交換時代的大幕。不僅僅商學院在紛紛直播授課,各個公司都有了“企業大學”的良好開局或嶄新迭代。
我們嘉賓派的校友老鮑,他創辦的企業小鵝通,做的是在線教育的SaaS工具。我幾年前就是他的客戶,看著他們的產品一步步迭代完善。疫情是一場巨浪,拍過來的那一瞬間,小鵝通的產品技術差點供不應求。
疾風呼嘯,勢不可擋。
這家企業很好地抓住了浪潮。它的估值,也迅速完成了從2019年的數億人民幣、2020年中的20億人民幣、到年底的準獨角獸三級跳。截至2020年底,它的注冊商家店鋪突破130萬,知識商品1500萬個,觸達用戶6.8億,涉及教育、金融、制造業、餐飲等各行業。
線上課和線下課相比有什么區別?我們需要回答三個問題:誰來學?學什么?怎么學?
誰來學?在線化意味著邊際成本可以無限減少,那么隨之帶來的就是殿堂級的商學教育平權,更多職場人士都可以跟著最頂尖的教授學習了。CEO們也不會放過這個提高團隊的好機會。
學什么?學習者史無前例地增多了,需求幅度也變得無比之寬。如果說縱坐標是企業內部級別,CXO、VP、總監、主管、新人,橫坐標是從財務人力等后臺能力到銷售運營等前臺能力的業務分部,那么這個坐標是被充滿的。每一個公司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戰役雖小、海陸空皆備,所以都需要網格化自己的學習訴求,然后尋求解決方案。
這種細分還意味著,“包打天下”的權威和專家很難取悅所有學習者,很多細分領域的思考者、實戰者,都有了自己在流量池中的一席之地。
國際高級管理教育培訓大學聯盟(UNICON)給出數據,技能型培訓市場總規模達20億美元左右,在過去5年增長了20%。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開始把數據、分析和編程之類的課程列入課表。
哈佛商學院院長諾里亞認為,把“知、行、成為”分離的在線教育“分拆式”課程正在劇增,而它們日后將與哈佛商學院這類“打包式”課程融合。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Haas Business School)的前院長理查德?里昂斯(Richard Lyons)認為未來可以把終身職業教育作為一項服務來提供:“向校友按需提供專門知識的學習,且可以在線檢索?!?/p>
傳統MBA紛紛都已經意識到了。商學因為Online,而會更加異彩紛呈,海陸空齊上。
怎么學?精心制作的優質的課程內容毫無疑問是教育的王牌,而教學、考評、自適迭代、圈層社交……精細運營的教學過程則是教育的王炸。
2021,是C(case) E(enable) O(OMO)學習時代。這是學習者們最好的時代。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自我克制,把我們分崩離析的時間組織起來,讓我們的生命豐盈起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