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4 10:59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李冰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微眾銀行是國內首家開業的民營銀行、互聯網銀行,是深化金融改革的產物。開業5年多來,微眾銀行始終堅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不變,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構建普惠金融新業態、新模式....
????????9月23日,在新浪財經主辦的“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云端峰會”上,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表示,微眾銀行成立以來始終以科技作為驅動業務發展的核心引擎,歷年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都在10%以上,科技人員占全行員工比例保持在50%以上;累計申請專利已逾千項,居全球銀行業前三。微眾銀行具備完全自主可控、支持億級海量用戶和高并發交易的核心系統,已實現年均日交易超過3億筆、單日交易峰值超過6億筆;每賬戶運維成本不到行業平均的十分之一。
????????截至目前,微眾銀行服務個人客戶已突破2.5億人;個人經營戶超過2000萬,企業法人客戶超過150萬家,累計發放了超過3200億元的貸款,支持就業人口超過400萬。這些客戶全部為民營企業,分布在27個省的200余座城市,其中,約三分之二的企業客戶和37%的個人經營貸款客戶屬首次獲得銀行貸款,充分體現了微眾銀行普惠金融的定位和特色。
????????基于在數字普惠金融領域取得的成就,微眾銀行成為國內首家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商業銀行,全球知名的獨立研究機構也將微眾銀行定義為“全球領先的數字銀行”。
????????資料顯示,微眾銀行是國內首家開業的民營銀行、互聯網銀行,是深化金融改革的產物。開業5年多來,微眾銀行始終堅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不變,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構建普惠金融新業態、新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條商業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
????????李南青認為,在這個時代,金融科技推動金融服務迅速走向數據化、精準化、可信化、敏捷化和智能化,通過科技引領和創新驅動實現銀行數字化轉型已成了銀行業的共識。未來五到十年,國內銀行業,包括城商行、民營銀行的經營發展,很可能將面臨四方面的趨勢性變化。
????????一是敏捷化、開放化成為發展主流。一方面,銀行業將加速敏捷化進程,通過管理模式更新、IT架構迭代、組織架構調整、企業文化重塑等形式,形成以敏捷為核心特征的發展特點,以適應快速創新和試錯的發展需要。另一方面,銀行業將加速開放步伐,加強與同業機構、生態伙伴的深度合作,構建起平臺化、生態化的商業模式。
????????二是線上化、差異化、特色化趨勢加強。新冠肺炎疫情對非接觸式金融服務的有效檢驗,將大大加速線上化服務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及偏遠地區的滲透進程。與此同時,銀行業將進一步回歸本源、服務本土,服務實體經濟,走差異化與特色化發展路線,通過線上化模式“做深、做精”金融業務,進一步提升服務質效。
????????三是金融科技加速創新發展。金融科技助力銀行業實現“三升兩降”(即:提升效率、規模和用戶體驗,降低成本和風險)將逐漸成為行業共識,銀行業在金融科技投入、研發、創新等方面將顯著加強;同時,隨著金融科技監管沙盒試點的持續落地,金融科技的應用也將全面提速。
????????四是資產質量壓力與資本壓力并存。疫情影響的長期化、復雜化,以及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將對銀行業的風控能力、資產質量形成長期且持續性的挑戰;與此同時,在“穩企業、保就業”政策導向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將加速消耗城商行、民營銀行等中小商業銀行的資本,因此,城商行、民營銀行將長期面臨補充資本與資產質量的雙重考驗。
????????李南青認為,金融智能化的時代方興未艾,必將持續為銀行的產品和服務帶來深刻影響和變化。新型銀行機構,可以在敏捷銀行、開放銀行的戰略支持下,克服挑戰,降低風險,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從而構建出一個科技向善、以人為本的智能金融藍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