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8 02:39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張婷婷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賣方投顧模式下,投資顧問的報酬與銷售額掛鉤,可能會導致銷售誘導投資者多做交易;買方投顧模式下,客戶可以將資產全權委托投資顧問,客戶直接支付投資顧問費給投資顧問,...
瑞銀證券非銀分析師曹海峰此前發布的深度研報認為,新的投顧模式在2025年將為券商貢獻2%~18%,即42~423億左右的利潤(這其中還未考慮資產類別從公募基金拓寬到其他資產),而目前僅貢獻1.1%左右收入。
該觀點主要有三方面支撐:首先,預測國內公募基金2025年規模將達到47萬億元,對應2019~2025年CAGR18%;其次,行業收費模式的轉變(代銷模式向基于AUM收費的買方模式轉變);第三,更多家庭配置公募基金;第四,券商從直銷渠道獲取市場份額。
賣方投顧模式下,投資顧問的報酬與銷售額掛鉤,可能會導致銷售誘導投資者多做交易;買方投顧模式下,客戶可以將資產全權委托投資顧問,客戶直接支付投資顧問費給投資顧問,并支付管理費給產品提供方,投資顧問提供財富管理服務。這時候,投資顧問的酬勞直接來自客戶,沒有了銷售額的壓力,投資顧問更能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站在客戶的角度看問題。買方投顧模式下的投資顧問收入基于管理資產的AUM,為了讓客戶滿意(繼續把資產委托在該投資顧問),投資顧問會更多關注所購買的基金的管理實力和費率。
目前,監管已經下發基金投顧試點于四種類型的機構,包括公募基金、第三方銷售機構、證券公司和銀行。根據其業務特點,四類機構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力,具體體現在:
證券公司:投研能力最強,投顧數量較多,對二級市場的理解程度也高于其他類型公司,因此能提供更專業的服務。線下網點數量雖弱于銀行,但也強于公募基金公司和第三方銷售機構,有利于開展線下業務。在客戶儲備方面,證券公司客戶渠道廣泛,也有一定的高端客戶積累。在利益沖突方面,證券公司跟客戶也會有利益沖突,因為證券公司同時從事經紀/投行業務等。
公募基金:投研能力同樣強于其他類型公司,資產配置能力也較強,最容易建立品牌效應。但在渠道(網點數量)、投顧人數儲備等方面并不具有特別優勢。由于基金公司同時發行基金產品,其提供投顧業務時與客戶的利益沖突最大。
銀行:銀行的優勢在于強大的渠道和高凈值高端客戶的積累。銀行線下網點眾多,便于為客戶提供人工投顧服務。多年來理財和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為銀行積累了一批高凈值高端客戶,但銀行在資產配置和投研能力上略有不足。
第三方銷售機構(互聯網):流量大,在中低凈值客戶儲備上有優勢,適合開展低成本的線上標準化智能投顧業務。產品種類最豐富,但在投研能力,網點數量,高凈值客戶儲備上落后其他機構,若不和外部合作較難提供高定制化的投顧服務。在利益沖突方面,第三方銷售機構與客戶的利益沖突在四類機構中最小,主要因為公司同時開展其他業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