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7 09:56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邢萌 張博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上市公司選購的信托理財產品收益率到底有多高?今年長安信托發行的某款信托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已超過11%。
■本報記者 邢萌 實習生 張博
近年來,作為現金管理的重要方式,理財產品備受上市公司青睞。在A股萬億元規模的理財市場中,銀行理財產品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不過,信托產品憑借高收益的優勢,也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新選擇。上市公司選購的信托理財產品收益率到底有多高?今年長安信托發行的某款信托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已超過11%。此外,還有多款信托產品收益率超9%,超過8%的產品更是多達50余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托理財市場,信托公司的頭部效應凸顯。《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相關數據發現,今年來,滬深兩市有70余家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產品,合計規模接近140億元。具體來看,中融信托成為最受上市公司青睞的信托產品發行方,20余家上市公司認購,合計金額逾30億元,占比超總規模的20%。民生信托也表現不俗,得到10家公司的青睞。
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理財 21家優選中融信托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投資理財產品是閑置資金管理的有效手段,從投資理財產品類型來看,包括銀行理財、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證券公司理財產品、投資公司理財產品、信托計劃、基金專戶以及逆回購等理財產品。
《證券日報》記者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梳理發現,截至發稿時,共有76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248筆信托理財,總規模137.77億元。其中,中融信托最受上市公司垂青,21家上市公司認購中融信托的信托產品68筆,累計金額達到31.14億元,占總規模的22.60%;民生信托次之,旗下產品被10家公司進行28筆認購,合計金額13.43億元。
事實上,在上市公司信托理財市場,中融信托近年來頗受青睞。據本報記者統計,2017年,共有15家上市公司陸續40次認購中融信托的信托產品,合計認購金額達到25.35億元;2018年,共有21家上市公司陸續79次認購中融信托的信托產品,合計認購金額達到38.05億元。
上市公司為何對信托理財另眼相加?業內普遍認為,與銀行、券商等理財產品相比,高收益率是信托產品的最大優勢之一。尤其在資管新規落地后,即便是銀行理財也無法繼續提供保本承諾。由于收益具有明顯優勢,信托理財正成為更多上市公司的選擇。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今年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較高,8%的年化收益率比較常見,9%以上收益率也有數款,最高的一款信托產品收益率更是超過11%。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A股市場上,長安信托旗下某款信托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11.4%,此外,另有7款產品收益率在9%以上,而收益率在8%以上的信托理財產品共有58款。
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員孔慧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除了信托產品具有較高收益率外,上市公司還可利用信托投資領域的多元化和靈活性進行組合投資,可以有效降低投資風險。另外,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產品的資金不受其債務關系追索,可以實現上市公司自有資產的風險隔離。”
信托理財 任重道遠
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理財產品而言,信托產品具有諸多優勢。信托產品品種繁多,功能齊全,包括可實現保值增值的房地產信托、基礎設施信托、工商企業信托、證券投資信托和現金管理類產品,針對超高凈值客戶的定制化產品家族信托,可踐行社會責任的慈善信托等等,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信托目的、風險偏好來選擇信托產品。
孔慧芳對記者分析道,“信托財產放入信托架構下,便不受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的債務關系追索,委托人、信托公司出現風險或者破產都不會影響信托,可以說信托在法律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信托財產的獨立和安全,受益人的利益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
不到140億元的信托理財規模和萬億元的A股理財市場相比,仍顯單薄。可以看出,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信托理財仍不是優選。
“信托理財并不是上市公司的主要選擇,一方面,信托理財期限普遍較長,不太適合上市公司短期現金管理需要;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與銀行業務合作更為密切,購買銀行理財也是其綜合服務一部分。”資深信托研究員袁吉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監管方面的要求,上市公司閑置的募集資金投資產品大多需要兼顧安全性和流動性:安全性高即滿足保本要求,產品發行主體能夠提供保本承諾;流動性好即不得影響募集資金投資計劃正常進行。“基于此,上市公司選擇信托理財存在一定局限性,大多會投向銀行間市場信用等級較高、流動性較好的債券或貨幣市場工具,比如債券回購、拆借、存放同業、央行票據、國債、金融債以及高信用級別的企業債等低風險資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