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 08:53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如此密集的減持舉動,原因為何?截至記者發稿前,弘毅投資并未作出回復。業內人士分析稱,逢高減持套現、自身資金缺乏、防范風險、投資戰略調整等均有可能。
原創: 何思 公私風云
市場回暖,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套現已成“家常便飯”。
聯想控股旗下私募弘毅投資便是減持股東之一。然而,其一口氣擬減持上海環境(14.770, 0.06, 0.41%)和城投控股(6.320, -0.10, -1.56%)不超過5%的股份,且兩只股票均為首次減持,其中一只已持有近6年,再加上去年已多次減持錦江股份(25.200, 0.39, 1.57%),這種種操作引起市場關注。
如此密集的減持舉動,原因為何?截至記者發稿前,弘毅投資并未作出回復。業內人士分析稱,逢高減持套現、自身資金缺乏、防范風險、投資戰略調整等均有可能。
同時減持兩股
2月27日,A股上市公司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環境”)和上海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城投控股”)同時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弘毅(上海)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下稱“弘毅投資”),擬在6個月內分別減持兩只個股不超過5%的股份。
對于減持原因,弘毅投資表示,是出于財務安排。而從減持方式上看,均采用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價格則按市場價格確定。且規定采用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采用大宗交易方式減持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總數不超過2%。
弘毅投資為兩家公司的“重量級”股東,目前均位列第二大股東。減持公告顯示,弘毅投資持有城投控股約2.34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9.24%。同時,弘毅投資還持有上海環境約0.65億股,持股比例也為9.24%。
此時減持獲利幾何?
此外,兩則公告均表示,弘毅投資此次為首次減持,而弘毅投資加盟城投控股已有近6年。2013年4月9日,城投控股發布股份轉讓公告稱,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擬將其持有的10%的股份轉讓給弘毅投資,鎖定期為三年,轉讓價格為每股6元,轉讓對價合計約17.93億元。
以目前股價來看,獲利并不多。截至今年2月28日收盤,城投控股股價為6.32元,比轉讓價高出0.32元,而在2016年該股股價曾高達20余元。當然,與去年股價相比,目前股價還是有所回暖。數據顯示,2018年最后一個交易日,城投控股的收盤價為5.47元。
而對于另一只個股上海環境而言,由于該股自2018年以來一路震蕩下行,此時減持不排除“止盈”的可能。資料顯示,上海環境為城投控股的分立上市股票,根據股票上市公告書,城投控股吸收合并陽晨B股(0.000,0.00, 0.00%),并分拆集團內環境業務進行A股上市。此次方案在我國企業重組的歷史上開辟了先河,解決了B股轉A股的難題,并開創了國內首次分拆A股市場上市的先例。
在股權方面,上市公告書顯示,上海環境的全部股權,由城投控股登記在冊的全體股東按持股比例取得。因此,弘毅投資所持上海環境的股份占總股本的比例為9.24%,且承諾一年內不減持。
而上海環境于2017年3月31日上市首日的開盤參考價,與城投控股于此次分立實施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一致,即為20.34元,每股凈資產為6.96元。截至今年2月28日收盤,上海環境股價為14.77元。
密集減持套現
“套現”為減持的一大原因。“市場回暖后,股東減持意愿增強,這在近年來的A股市場中并不罕見。”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實際上,在當前企業相對缺錢的背景下,大股東及重要機構資金減持,未必完全不看好上市公司的前景,也可能與自身缺錢,急需從二級市場回收資金的因素有關。”
而弘毅投資此前多次減持錦江股份,已套現近4億元。2018年4月,弘毅投資表示,擬在6個月內減持錦江股份不超過2%。當年11月17日,此次減持結果顯示,弘毅投資累計減持公司1.57%的股份。有媒體報道稱,此次減持行為套現約3.82億元。
但緊接著,弘毅投資又公布了更大規模的減持計劃。2018年12月1日,錦江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弘毅投資擬在6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不超過5%的股份。東方財富(19.600, 0.64,3.38%)網數據顯示,弘毅投資僅持有城投控股、上海環境和錦江股份三只個股。
此外,防范風險等也可能為減持原因。郭施亮分析稱,在此前股權質押平倉壓力下,險些遭遇平倉的大股東也會考慮到防范這方面的風險因素,通過資本市場價格回暖減持股份,提升后續資金的利用率,以防范不確定的投資風險。當然,也有部分股東考慮逢高減持套現,利用市場回暖獲利了結的現象依然存在。
或出于戰略考慮
其實,弘毅投資此前已在股權投資市場赫赫有名。一方面,弘毅投資背景強大,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官網資料顯示,弘毅投資成立于2003年,為聯想控股成員企業,其目標是打造中國領先、世界有影響力、值得信賴并受人尊重的投資界百年老店。
另一方面,弘毅投資是中國領先的投資管理機構,目前管理資金總規模超過800億元,已在醫療健康、消費與餐飲、文化傳媒、環保與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領域投資于超過百家中外企業,包括石藥集團、中聯重科(4.200,0.01, 0.24%)、城投控股、錦江股份、新奧股份(11.340, 0.19, 1.70%)等,被投企業資產總價值約2.9萬億元。
因而市場上也有觀點認為,弘毅投資減持是出于戰略考慮。有媒體于2013年報道稱,上述的個股股東“弘毅(上海)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伙)”為投資機構弘毅投資設立的第一支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基金,規模為5億美元。
“我認為(減持行為)是該股權投資機構的正常退出。”北京天聚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獨立經濟學家桑東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一方面,該股權投資機構進入城投控股時,是環保概念最熱的時候,時隔6年,市場更看好的是獨角獸或者科創板有關的標的,因此判斷是一種股權投資方向的轉變,也是投資結構的優化。另一方面,6個月內第二大股東減持,也是基于對市場趨勢的看好,(可能考慮到未來6個月)有更高的退出價格和便利的路徑。”
郭施亮也表示,弘毅投資擬減持上海環境及城投控股的舉動,或與回收資金、提升資金效率有關。同時,也是利用近期市場環境的回暖,逢高趁機減持,降低持股比重。但作為聯想旗下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是否有下一步重要戰略布局,仍需觀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