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進一步降低將有利于汽車行業的利潤改善。”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
今年車市遭遇28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市場對政策刺激的需求空前強烈。此前熱傳的購置稅減免政策被證實沒戲,國內汽車銷量跌幅一路擴大。不過,近期稅務總局及專家的發言透露,汽車等制造業增值稅或將進一步降低,有望從16%降低兩個百分點至14%。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出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稅收征管論壇(FTA)指導委員會會議時表示,“中國正在研究推出新一輪更大規模、實質性、普惠性減稅降負舉措,包括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等”。
今年,增值稅改革特別是降低增值稅稅率是減稅的重點,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簡并增值稅率上,2019年的重點是三檔變兩檔,現在的增值稅有16%、10%、6%三檔稅率,每檔稅率對應不同行業,合并兩檔后,現有最高檔16%至少能降2個點到14%,總增值稅收至少能降低10%。”目前,汽車等制造業對應的增值稅率是16%,也就是說,汽車增值稅有望從16%降低兩個百分點到14%。
“對于增值稅改革的工作,目前相關部門已啟動,包括稅率合并以及下調等事宜都在進行測算。此前稅務機關曾找第三方機構測算稅率下調后的影響,年內有可能隨時出臺政策。”此前一位稅務系統人士透露。
今年5月1日,汽車等制造業增值稅已經經歷過一波下調,由17%降低到16%。政策一實施,奔馳、捷豹路虎、寶馬、林肯等豪華品牌第一時間宣布“官降”,降幅從1000元到3萬元不等,引發了新一輪的豪華品牌降價潮。
目前,增值稅是價外稅,也是我國稅收的第一大稅種。隨著國家對增值稅稅率的下調,車企被征收的稅費減少,相應“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購車成本也相應下降。不過,從本質上看,政府下調增值稅的初衷是讓稅給廠商,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利潤,鼓勵廠商生產、創新,激勵投資、研發,以制造業的升級轉型,推動整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只是在市場下行、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一些品牌選擇了降價,讓利消費者。“某些品牌的官降并非只是稅率調整促成的,更多是市場競爭因素,即借機降價。”崔東樹對此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波增值稅率降低引發的“官降”主要發生在豪華品牌中,合資品牌及自主品牌基本沒有跟進,這主要是因為增值稅以產品售價為稅基,因此售價聚集在10-20萬元的自主品牌及合資品牌只有千元左右的增值稅降低,而30-50萬元及以上的豪華品牌降價幅度對消費者更具吸引力。
如果此次增值稅率由16%再降低至14%,降幅將達到兩個百分點,這無疑將給當前“水深火熱”中的汽車業帶來重大利好。不過,由于競爭激烈,目前汽車產品普遍終端優惠比較大,利潤已經很薄。2018年上半年,汽車行業企業利潤總額為1662.8億元,下滑1.21%。在這樣的情況下,增值稅降低后,車企是會選擇繼續降低售價讓利消費者,還是會借此改善自身利潤結構,目前還不得而知。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