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人民文學·紫金之星”獎獲獎作品、長篇小說《故事星球》日前舉行新書發布會,青年作家彭揚的這部新作因其對時下創業青年心路成長的真切描寫與思考引發關注。
彭揚,青年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在《人民文學》《青年文學》等刊物發表作品多篇,出版長篇小說等作品多部。曾獲第四屆“春天文學獎”、第四屆“老舍文學獎”優秀長篇小說提名獎。2018年3月,《故事星球》獲第五屆“人民文學·紫金之星”獎。
《故事星球》是青年作家彭揚的長篇新作,講述了青年阿信獨立創業,組建創業團隊“夢之隊”,打造手機軟件“故事星球”App的故事。本書的創作,是一次“個人的情感”向“遼闊的體驗”的出行,是一次與周遭的俗世生活溫馴相處的記錄者向到世界上去的探索者的轉變,也是一次讓無力者重新找回力量、悲觀者再次上路前行的嘗試。
著名作家徐則臣表示,彭揚的這部小說很“年輕”,小說“年輕”不是說寫作顯得稚嫩、青澀,而是小說里面攜帶的一些信息,整個的情緒,包括人物生活的環境、所做的事業,相對來說都是很年輕的。另外,徐則臣提到很多著名作家寫的故事可能都遠遠落后于我們當下的生活,而彭揚在某種意義提供了一個方向或者一種可能——為現代化都市的意象與詞匯賦予必要的文學審美內涵。
對于彭揚這部作品的獨特性,徐則臣稱,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彭揚在《故事星球》中刻畫了一個有為青年的形象。時下的小說里面大量充斥著一群無望的、衰敗的、頹喪的青年人,但實際上我們的生活更需要的是能正面強攻的、能站在生活洪流中的、能成為中流砥柱的人。
“但是這種有為青年、有志青年又常常給人一種古板的、單一的形象,而彭揚筆下的人物并不是那種口號式的,他是通過另一種曲折的、別致的、幽微的方式把它呈現出來,這個人物好,而且好的出乎我們意料,不是說他好的層次出乎我們意料,而是他好的細節、好的表現跟我們想象不太一樣。”徐則臣說。
論及《故事星球》所呈現的人物形象,彭揚表示,他并沒有刻意把主人公阿信塑造成一個勵志人物,讓大家都以他為榜樣,如果深入到小說中就會發現他只是一個創業路上有點理想主義的小人物,寫這個人物并不是想給理想主義樹一塊豐碑,涂脂抹粉歌頌它,他就是想討論一個問題——在現在這個時代,一個普普通通的年輕人抱有理想是不是可能的,或者說如何可能。在人性的很多財富喪失的情況下,他希望理想主義傾向這一點,在這個小說里還能保留下來。
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助理研究員聶夢認為,從《故事星球》主人公阿信身上就能看到青年精神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不要什么,我不做什么”,一定要走尊重自己的路——這個是青年精神起碼應該有的向度。
徐則臣認為,青年精神會賦予一個人在認定的那一條路上前行的動力,不管遇到多少挫折,犯了多少錯誤,同時這個人還明確地清楚他自己在做什么,就像故事中的阿信——有所信有所執,有那么一種理想主義精神。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