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深交所再次向恒康醫療發出關注函,要求恒康醫療披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過程和進展緩慢原因,解釋為何延期回復問詢函,并且限定恒康醫療在11月10日前回復。
在醫藥領域,靠著一款產品就能撐起一家上市公司并不少見,云南白藥、片仔癀,無不是其中翹楚,曾幾何時,恒康醫療憑借草藥“獨一味”,最終順利登陸A股市場。然而大股東闕文彬推動公司外延式擴張后,恒康醫療雖然成為了囊括多家醫院的醫療集團,闕文彬卻因為不斷質押融資遇到了債務危機,面對股權質押凍結的死局,不得不在今年10月將股權出售,公司易主張玉富。
恒康醫療的并購后遺癥依然未能解除,公司去年便披露的《重大資產購買預案》顯示,公司擬以9億元現金購買馬鞍山市中心醫院93.52%的股權,收購資產所需資金將通過自有和自籌方式解決。但今年三季報顯示,恒康醫療貨幣資金為3.5億元,而長短期借款則有近30億,資金缺口巨大。
為此深交所在今年5月發出問詢函,問題涉及公司并購資金來源、估值、商譽減值等諸多問題,對于這一系列的尖銳問題,恒康醫療竟然采用了拖字訣。
欠人錢的上市公司日子不好過,但欠交易所解釋的上市公司更難過,就在幾天前,恒康醫療還發布公告,表示重組事項尚未籌足交易所需資金、對交易標的確權、營利性改制工作以及中介機構核查工作推進緩慢,既不表示重組工作有具體進展又不愿意就此放棄重組,一直吊著投資者的耐性。
當下資本領域,前期利用杠桿高速擴張的企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流動性和債務問題,恒康醫療也是遇到了此類問題。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公司債務不斷增加,但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今年三季度同比提升293.06%,公司依然有持續造血的能力。只不過前期良莠不齊的并購資產拖累了恒康醫療,恒康醫療今年三季度的凈利潤為虧損3.86億元,子公司計提的資金占虧損額比重近9成,并且預計2018年度凈利潤虧損超過10億元。
自2007年上市,恒康醫療不斷開啟資本運作,廣泛涉足醫藥、礦業、房地產等產業,先后完成了10余家公立醫院的收購,并在2017年5月首次發起了對國內公立三級甲等醫院的并購,成為民企并購醫院的典型,而并購造成的資金鏈問題迫使控股股東闕文彬不斷質押股權,直到資金鏈幾近斷裂,不斷擴張的恒康醫療在營收和凈利潤實現十年上升之后,終于在2017年吃了苦果。
從恒康醫療主營業務構成中可以看到,醫療服務已經成為恒康醫療的絕對主業,公開資料顯示,恒康醫療直接控股8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1家擁有收益權的腫瘤診療中心、1家體檢醫院、1家專業影像診斷機構以及5家在建醫院;同時參與投資京福華采、京福華越兩只產業并購基金,并購基金旗下控股4家綜合醫院。已經形成醫療版圖的恒康醫療,對于并購的醫院重數量輕質量,像此前收購的德陽醫院、邛崍福利醫院,在收購兩年后因為業績實現數與承諾數相距甚遠,最終公司獲得原價返售7500萬元,只是一定程度減少了損失。
雖然闕文彬甩下了“爛攤子”,但恒康醫療仍在孜孜不倦的推進并購,此次持續了一年多,讓恒康醫療陷入“問詢函危機”的仍是并購醫院資產,而且收購交易價格又存在超4倍的溢價。
不能說我們會看到下一個德陽醫院、邛崍福利醫院給恒康醫療造成的傷害,但一邊做著商譽減值一邊買買買,恒康醫療可謂是不撞南墻不回頭。如今醫療產業的故事已經戳破,并且收購資產還有不斷爆雷的可能,恒康醫療表示,公司近年先后并購了泗陽醫院、蘭考醫院、澳大利亞PRP公司,受國內資金市場供求狀況和公司控股股東股份凍結的影響,公司融資成本較高,大幅沖減以上收購項目整體業績。
目前恒康醫療的股價經歷了此前慘痛的八個跌停,看似跌到底位了,但在公司經營業績無法好轉,依然是各種負面不斷的情況下,結局實在難料。唯一的希望因素就是,新任大股東到底能否讓恒康醫療,改變現狀。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