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7 08:5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題材股大幅擠“泡沫”、“白馬”股躲不開補跌,伴隨著A股市場的持續調整,定增破發現象頻發。
題材股大幅擠“泡沫”、“白馬”股躲不開補跌,伴隨著A股市場的持續調整,定增破發現象頻發。東方財富(12.850, -0.08, -0.62%)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11月3日~2018年11月2日,合計302家上市公司的定增股份上市,其中242家公司定增價格出現倒掛,破發率達到80.13%,平均折價率為31.05%。
今年無論是定增公司數量,還是募集資金規模均創下2015年以來最低點。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注意到,有業績墊底的定增私募基金產品,年初以來虧損幅度超過80%。
今年以來,三大指數不斷創下新低,A股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也難逃破發命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11月3日~2018年11月2日,定增股份已上市的公司合計302家,沒有跌破增發價的只有60家公司,而剩余的242家公司的定增股份都是處于折價狀態(即破發狀態),占比80.13%,也就是說,目前定增破發率高達80%。數據還顯示,在定增價格倒掛的242家公司中,有175家折價率在20%以上,129家折價率在30%以上,72家折價率在40%以上,30家折價率在50%以上。
此外,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截至10月18日,今年以來定增上市共212起,募資總額634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2015年~2017年期間,實施定增公司的數量分別為456家、546家和348家,募資資金規模分別為7123億元、11647億元和8371億元。今年無論是定增公司數量,還是募集資金規模均創下2015年以來最低點。
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查閱私募排排網最新的數據發現,今年以來僅有14.2%的股票策略私募產品取得正收益,其中1148只股票策略私募產品瀕臨清盤線。從定增私募基金產品的表現情況來看,最近一年,事件驅動策略指數以-16.4%排名八大策略最后一名。
數據進一步顯示,近一年來,共有152只定增私募基金產品納入排名統計,其中101只定增私募基金產品虧損在10%以上,甚至有部分定增私募基金產品幾乎已將本金虧損殆盡。其中1只業績墊底的定增策略產品,今年以來虧損幅度達80%,另外,還有6只定增產品今年以來的虧損幅度超過50%。
近年來,管理層陸續推出了關于定增市場的各項規定,整體上私募基金參與定增的規模和數量均有下降。對此,喬戈里資本牛曉濤告訴火山君,去年以來參加定增的基金虧損嚴重,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今年滬深兩市大幅下挫,滬指從年初的3587點跌到2449點,跌幅高達30%,去年參與高位增發的定增基金是鎖定一年,自然隨著大盤跟跌。二是定增基金基本上是配杠桿參與上市公司的增發,在單邊下行的市場里,杠桿加大了虧損。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定增項目“吃不飽”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去年實行定增新規,最低增發價不能低于增發日市價的90%,折價縮小,很多機構覺得為了最多只有10%的差價來換取一年的流動性不值得,所以導致增發的吸引力下降。其次是去杠桿,增發基金很難配到杠桿,在沒有杠桿,沒有折價吸引力的情況下,看好一只股票,還不如在二級市場上直接買入。在參與資金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很多優質的增發項目也就出現了發不出去、發不滿的情況。
不過,也有私募人士判斷,這屬于正常的現象,過去由于賺錢效應吸引的一批熱錢和散戶資金由于紅利縮減逐步退場,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專業化程度高、擅長產業投資邏輯與基本面研究的機構投資者。現在的投資人更理性,更專注于長期價值投資。目前在A股市場底部參與定增基金投資相對牛市來說較好,許多好的定增項目估值偏低,倒可以長期持有從而等待下一波牛市。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告訴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這三年中小創不斷調整,定增折價率的收窄,改變了定增私募基金的風險收益水平,不再是低風險高收益,反而虧損慘重,因此,定增私募基金的發行量和發行規模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股價低迷,定增融資也面臨諸多的困難,所以導致數量和規模齊降。
從二級市場的走勢來看,中小創跌幅較大,創業板從2015年的4037點到近期的1184點,其跌幅超過70%。A股市場的調整導致了定增市場環境出現了較大的變化,這種變化讓參與定增的機構投資者更加趨于理性。
有私募人士表示,一些公司的定增項目讓參與定增的機構損失慘重,這將深刻影響定增市場的參與邏輯,參與定增的投資者會更加注重基本面研究,更為謹慎地參與定增項目。
2017年5月,某私募發行了1只定增產品,規模6000萬元。在A股上行之時,其賬面收益比較可觀。但是在5月中旬的時候,大盤卻掉頭向下,走了一個倒V,從指數上來,整個5月份是沒怎么漲也沒怎么跌,但這種過“山車”行情卻讓該產品損失慘重,產品瀕臨清盤。
對于今年的這種市況,從渠道獲得資金募資的難度加大,該私募表示,后期公司發展方向會重點轉到量化對沖上面來。
也有私募告訴火山君,在定增高峰的時候有70~80家機構參與一家公司的定增報價,這種狂熱追捧導致市場上出現大量的溢價報價,致使發行價格畸高。目前私募機構投資者參與定增逐漸趨于理性,不再像之前那樣扎堆報價,高溢價奪標。
另外據申萬宏源(4.530, -0.04,-0.88%)統計數據顯示,1~7月參與定增詢價的機構數不斷下降,累計詢價機構數227個,單個項目平均詢價機構數約為5個,分別相比2017年下半年下降35.14%、44.44%。
喬戈里資本牛曉濤對火山君(微信公眾號:huoshan5188)指出,定增私募基金準備轉型主要是因為過于嚴苛的定增新規,定增穩賺不賠的好事已成為歷史。去年以來80%以上的定增項目是虧損的,有些杠桿高的項目甚至虧掉了全部本金。上市公司發不出去定增項目募集不到資金,私募基金募集不到資金,投資者對定增失去信心。但還是有極少的定增項目是有盈利的,比如今年大盤在3200點時,定增私募基金參與的恒力股份(15.000,0.00, 0.00%)增發項目,即使大盤跌到了2500點,這個項目仍然是浮盈狀態。但這樣的項目在普遍虧損的定增市場極為罕見。
據了解,部分長期從事定增業務的私募機構也在考慮將策略轉型為量化對沖基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