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6 10:35 | 來源:未知 | 作者:劉明濤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控股)入駐*ST凱迪(100+309%,診股),曾以為是一場強強聯合,但是兩年過去后,留給市場的只有唏噓。
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控股)入駐*ST凱迪(1.00 +3.09%,診股),曾以為是一場強強聯合,但是兩年過去后,留給市場的只有唏噓。
2016年掏出18.6億元參與*ST凱迪定增的華電控股,目前其持股市值只剩4億元,市值縮水達78%。
記者注意到,華電控股王海鷗剛剛進入*ST凱迪董事會。對于定增目前的浮虧情況,其表示不方便談及。
華電以每股9.3元參與定增
10月17日,開完臨時股東大會后,*ST凱迪便再度遭到市場資金用腳投票,連續大跌,股價也游走在面值“1元”邊緣。
記者注意到,*ST凱迪始于今年7月的下跌,不僅讓中小股東損失慘重,也讓央企華電控股深套其中。據華電控股的公司網站介紹,華電控股成立于2007年5月,注冊資本113億元,是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早在2016年末,華電控股耗資18.6億元,以9.3元/股的價格參與*ST凱迪定向增發,認購完成后,因持股比例超過10%而構成舉牌,這一動作,在當時迎來業內一片叫好。
曾有券商發布研報稱,作為5家大型國有獨資發電企業集團之一,華電控股此次舉牌凱迪生態(即*ST凱迪),與集團“優化發展火電、同時大力發展水電、風電、核電等新能源發電”的戰略發展方向緊密切合,華電控股舉牌,將以戰略投資者的角色給上市公司帶來全新的業務資源,助力公司業績提升。
然而,華電控股的加入,并未給*ST凱迪帶來實質變化。隨著*ST凱迪債務危機加重,公司股價也快速“閃崩”。截至今年10月24日收盤,*ST凱迪僅僅報收1元/股。
雖然*ST凱迪曾進行過10轉10的高送轉,目前華電控股持股達到4億股,但是持股市值只有4億元,相比曾經入股投資18.6億元,華電控股市值縮水比例達到驚人的78%。
目前公司業績并未出現改善
事實上,除了2016年華電控股定增入駐*ST凱迪外,2017年華電集團與*ST凱迪的關系也很密切。
2017年6月27日,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和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按照“優勢互補、市場主導、技術先進、互利共贏”的基本原則,開展深入合作,以低碳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煤電行業轉型升級為落腳點,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為重點區域,以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質、天然氣、煤以及太陽能(2.91 +1.75%,診股)光熱等多元多態聯合超凈發電技術為突破口,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共同探索綠色能源發展新路。
目前看來,*ST凱迪的業績并未出現改善,反而是麻煩纏身,以至于股價下跌至1元/股。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今年10月17日的董事會選舉上,除了兩名中小股東提名人選進入新董事會,代表華電控股的王海鷗高票通過,被選為非獨立董事。
不過,有接近*ST凱迪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整個投票上,華電控股非獨董投票只投了自己,沒有投其他(人),所以另外兩個中小股東提名的董事會候選人得票低,感覺華電控股在這點并未支持中小股東,算是中立吧。”
對于華電控股目前深套于*ST凱迪的問題,記者采訪了華電控股資本市場部總經理王海鷗,不過其表示,“這個問題不方便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