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中旬,平遙夜晚的溫度已近零攝氏度。電影《浮生一夢》導演王小明在平遙電影宮附近喝了碗羊湯,身子熱乎些,以備晚宴上的杯酒觥籌。對他而言,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有更深層的意義,“它是純粹電影的一次回歸,也是電影人的一次聚會與抱團取暖。當然,也有一個新的轉折點,契機就是‘稅改’。”
今年10月初,國家稅務總局下發通知,部署開展規范影視行業稅收秩序工作。從2018年10月10日起,各地稅務機關通知本地區影視制作公司、經紀公司、演藝公司、明星工作室等影視行業企業和高收入影視從業人員,根據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相關規定,對2016年以來的申報納稅情況進行自查自糾。
一石激起千層浪。影視行業冷靜后將面臨一次全面洗牌。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德良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分析:“根據以往情況來看,這一過程會有三年周期,而影視行業也可借此機會進入到調整期。”
王小明則認為,這個周期可能會更長。“稅改”風潮將抹去中國電影的投資泡沫和惡性競爭,深刻改變影視劇的成本結構。但是,回歸電影的本真也并非易事。
一年涌入200億熱錢
作為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WIP(發展中電影計劃)的一員,王小明正是憑借《浮生一夢》在700多部影片中突圍,整個PK的過程還很艱難。
WIP是平遙國際電影展中的重點板塊,該單元今年全面升級,面向整個華語地區選片。每一部電影都要求在廣電部門立項備案,這些尚未正式完成的影片,將面向電影產業界人士和電影節展策劃人放映,為電影工業推介正在發展中、值得關注的電影項目。
賈樟柯是平遙國際電影展的發起人,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他坦言,WIP單元的初衷是為電影創作者與電影工業搭建一個溝通平臺,為年輕導演提供支持和幫助。
與大部分電影節的電影市場劇本創投單元不同,WIP單元選擇至少已有30分鐘樣片的影片項目(優先考慮完成全片初剪的作品),項目完成度更高,有利于更高效地發掘優質項目和人才,提升項目成片率。
王小明執導的電影《浮生一夢》已經制作完成,“但對于一部電影而言,這才完成了40%到50%的工作,我們更期待通過WIP的影響力找到合作伙伴,從而完成宣發等工作,爭取明年1月能夠在院線上映并完成版權銷售。”
時間如果倒回四年前,《浮生一夢》的融資或許就沒有今年這么艱難。
這部講述女性成長的勵志電影,曾是中國電影市場上口碑與票房最為穩妥的題材。這是王小明的第五部作品,也是他在分析過市場后,出于商業考慮選擇的方向。
自《北京遇上西雅圖》以5.2億票房刷新當年的國產愛情片票房紀錄后,女性題材的影視項目接踵而來。某知名綜合類基金合伙人告訴第一財經,2013年,她接到的女性題材項目就達十幾個,“2014年又是影視投資的最高潮期,圈外資本大體可分為直接投資、私募基金投資、通過理財產品進行的投資行為。圈內資本則主要以影視公司、有電影專業管理人員的投資基金為主。大家都在搶好的項目,一般有不錯的故事,再有一些流量明星,基本不差錢。”
中國電影不差錢得追溯到2009年。當年,隨著《文化產業振興計劃》等文件的發布,加之包括華誼兄弟(4.380, 0.00, 0.00%)等公司的上市,引發影視產業投資熱。有一種估算是,單是這幾家公司的上市就吸引了200億的熱錢進入到影視行業。
2012年開始,影視公司收購并購的案例就不少。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統計數據,2013年A股涉及影視行業的并購事件僅有7起,而2014年涉及該行業的并購事件共44起,公布了標的價值的并購38起,涉及資產價值301.76億元。
從事制片人工作的耿鐳對此感觸深刻,那幾年,他的影視項目幾乎是不愁錢,即便是金融信貸,幾千萬的投資說到位就到位。
行業市值縮水千億
王小明沒趕上這波投資高潮。
2016年,待《浮生一夢》進入籌備階段時,中國電影的投資熱情已漸落,王小明不得不將自己的住房抵押,才有了300萬元的先期投資。
耿鐳的項目近幾年同樣也遇到難題,說好的投資,總是難以到位,他則要通過公司與項目的股權轉讓等方式解決資金斷裂問題。
有制片人認為,投資熱情減弱主要還是這些瘋狂的投資人中能夠盈利者鳳毛麟角。一方面,影視圈外的投資人容易被電影的光環和高增長吸引,風險不好評估,在一部片子的后期進入、接受了高溢價。更為關鍵的是,電影市場本身就存在頭部效應,前10%的影片幾乎收割了90%的票房,而這部分影片并不向所有投資人打開,如此一來,電影市場的爛片也就多了。
《灰猴》導演張璞認為,資本的急功近利加速了中國電影的泡沫化,“電影本來就是慢工出細活,是有自己規律的,你把一個制作周期幾年的項目縮減到幾個月,這樣的速度能出來好作品嗎?”
如今,“稅改”掀起,為本來就走向冷靜的影視行業又添了一絲寒意。
二級市場的表現更為明顯。Wind數據顯示,申萬影視動漫行業21家上市公司中,今年以來股價下跌的公司就有20家,其中7家公司股價出現腰斬,占比三分之一。此外,整個影視行業年內市值共縮水達1263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20多家影視公司中,近一半公司凈利潤下滑。與此同時,影視公司大股東的股權質押比例也在持續上升。截至10月9日,共有12家影視公司的大股東質押比例超過80%。
上述基金合伙人目前已將投資意向轉向文旅項目,一些投資者對于影視項目基本不碰。
寒意中重建電影工業
接踵而至的消息為影視行業多少蒙上一層陰影,但業內人士認為,沒有必要借“稅改”事件妖魔化這個行業。
賈樟柯認為,影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還有待觀察,“這是一個階段性的現象,也是一個發展的轉折。去年中國拍了800部影片,產能過剩,如果能借這個契機回歸正軌,是一個轉折,也是一件好事。”
王小明、張璞等業界人士則認為,轉折點就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建設。電影的工業化是指行業分工深度細化,在工業標準的推動下一起打造電影的產業鏈條。
“你去好萊塢六大制片公司參觀或者談合作,就會看到一種信心,中國電影的未來應該就是電影工業化,要有一種能夠連續生產‘爆款’的能力,它并不是高科技化,而是劇組里每個人分工的細化,每個人帶著工匠精神去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耿鐳多次去好萊塢參觀,對中國電影充滿信心。
中國電影目前的問題是,因為資本助推的泡沫化,使得影視投資過于向演員集中,編劇、配樂等重要環節的制作非常薄弱。
值得欣慰的是,中國電影的工業化又表現出兩種趨勢。一是中國電影觀眾變得越來越聰明,對于故事情節有預期以及判斷,如果電影從業者違反了這個“套路”就很糟糕,所以故事邏輯包括戲劇結構需要學習好萊塢的成熟運作;二是,現在中國的電影觀眾回歸到對于電影本體的熱愛,因為電影滿足了人們的雙重需求,即體驗未曾體驗的精彩,去到未曾去過的世界。
《浮生一夢》邀請了香港著名編劇、導演林超榮擔任監制,作曲則邀請曾為《頤和園》、《觀音山》等電影配樂的伊朗作曲家裴曼·雅茨達尼安操刀。這樣的制作水準,使得該片的投資成本從300萬元增加到了500萬元。
王小明坦言,這500萬元的投資是必要的,“沒有辦法,要上院線,片子整體質量必須要做好,要把各個環節做到位。因為前期的泡沫,整個電影產業鏈上的人才很匱乏,比如配樂和編劇。現在很多導演都是自導自編,將所有壓力放在自己身上,這是不正常的。電影工業化的建設需要全行業一起努力。”
賈樟柯也認為,中國電影業要走向工業化,推動力還是靠創作者,因此,必須更加重視電影工作者的創造力,“不管什么樣的外部條件下,電影都會存在,充沛的表達欲望會克服這些困難。”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