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9 09:45 | 來源:未知 | 作者:高改芳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集合資管產品規模持續下降
金融監管全面從嚴以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非標業務、資金池業務受限較多,集合資管產品規模持續下降。而且,凱迪生態、東方金鈺(10.040, 0.00, 0.00%)、哈工大等企業先后違約,資管產品逾期事件集中爆發,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內資管規模仍將繼續下降。全線收縮
據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數據,2018年三季度集合產品的發行數量和成立數量均保持回暖跡象,但產品的平均發行規模和平均成立規模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截至9月30日,前三季度共有64家信托公司累計發行集合信托產品10132款,同比增長33.23%,發行規模為1.54萬億元,同比下降15.05%;成立市場方面,前三季度共有60家信托公司累計成立集合信托產品8412款,成立規模為1.16萬億元,同比下滑27.69%。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稱,信托公司已逐步適應資管新規的要求,對信托業務的調整已有初步的成效,信托產品的投放更加積極。但受制于宏觀經濟下行以及外部環境變化,投資風險暴露,資金端上缺口比較大。相較于去年同期,前三季度產品的平均募資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集合產品的資金募集愈發困難。
房地產類信托產品是前三季度表現較好的信托產品,從發行數量、資金募集規模以及產品收益上具有良好的表現。業內人士指出,在融資渠道收緊下,信托融資成為房企的“救命稻草”,融資規模猛增,收益率大幅攀升。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遇冷,該類產品的高增長不可持續。
基金子公司產品成立數量與規模自2017年四季度的高點持續下滑。2018年三季度,基金子公司共計成立資管計劃178款,較上季度減少44款,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51款;募集資金規模258.26億元,環比減少了14.43%,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49.34%。
2018年8月,證券公司資管業務管理資產規模為14.22萬億元,較年初下降2.32萬億元,“去通道”效果明顯。
違約增加
今年4月27日發布的資管新規要求“如果資管產品不能如期兌付或出現兌付困難時,資管產品的發行人或管理者既不能自籌資金償付,也不能找其他機構墊資代償”,剛性兌付正式打破。
資管新規發布后,凱迪生態、東方金鈺、哈工大等企業先后違約,資管產品逾期事件集中爆發,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30日,2018年新增37款資管產品逾期,涉及違約主體19家,違約金額71.61億元。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資管產品違約呈現以下幾個特征:首先,部分民營企業集中違約,在19家違約主體中,民營企業13家,占比68.4%,民企違約金額合計50.8億元,占比70.7%;其次,管理人多為中小資管機構,在今年新增違約資管產品中,國盛資管、大通資管、大同證券、聯儲證券分別有7、6、5、5款產品違約;三是違約主體資產負債率較高,且依賴非標等表外非正規融資渠道融資,該類企業融資渠道較為脆弱,在金融防風險、去杠桿政策導向下,流動性壓力增大,違約風險逐漸暴露。
資管產品發生違約的根本原因是融資企業經營狀況惡化,現金流緊張,產品在到期兌付時企業無法按時還本付息。其邏輯也較為簡單,企業盈利惡化或者變現能力惡化導致現金流收縮,無法覆蓋債務帶來的財務費用增加,最終因流動性枯竭導致企業違約。
融資企業激進擴張也是資管產品違約的原因之一。企業激進擴張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投資現金流的巨大流出,一旦原本主業的經營現金流不及預期或者新投資領域的回報率未達到要求,即可能引發內部流動性問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