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首個試點建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方向大專班在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開班。
據了解,區塊鏈技術應用方向大專班第一批學生共30人,定向輸送至廣州黃埔開發區區塊鏈企業,目前這30名學生已經全部被排隊預訂的矩陣科技、蟻比特等5家企業“搶空”。
吃香的區塊鏈人才
去年后半年,在牛市的帶動下,區塊鏈行業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一時間,有關區塊鏈人才招聘的信息鋪天蓋地,席卷而來。
相比于去年,今年以來,加密貨幣市場行情就一路走低,區塊鏈世界的冬天來的比現實世界更早一點。不過,此次的寒冬雖然“凍死”了不少區塊鏈項目,但是有關區塊鏈人才的需求卻不降反升。
在2018可信區塊鏈峰會區塊鏈人才生態發展論壇上,智聯招聘發布了《2018年區塊鏈人才供需與發展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區塊鏈人才需求增長迅猛。以2017年第三季度的人才需求量為基數,2018年第二季度的區塊鏈人才較2017年第三季度暴增636.83%。從薪酬分布區間來看,區塊鏈招聘職位分布最多的區間為10000-15000元/月,占比23%,以及15000-25000元/月,占比29.2%。
對此,智聯招聘集團首席技術官李京峰表示,從人才市場看,區塊鏈市場熱度是證券市場的2倍,目前區塊鏈市場熱度仍在持續增長;整體存量人才嚴重供不應求,且存在各個城市分布冷熱不均的現象。
裁員與招聘并行,招聘主體發生改變
事實上,隨著區塊鏈行業一步步臨近冰點,多數項目方、交易所、服務于該行業的周邊公司等都頭頂著倒閉的風險,數以萬計的從業者身處降薪或被裁的窘境。“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都在裁員”,說的就是區塊鏈行業。
牛市能引發區塊鏈的人才狂潮并不奇怪,但是今年熊市的到來,卻也并沒有讓區塊鏈停止對人才的渴望,反而還增長了6倍之多。對于這一現象,許多人表示無法理解。
對此,有業內人士將之歸結為招聘主體發生了改變。
相比于上一年,對人才的需求主要來自于雨后春筍、紛紛冒頭的區塊鏈新公司,今年對于人才的需求主要來源于傳統市場。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一段時間央行發布的數字貨幣相關崗位的招聘公告。
此次公告央行招聘的崗位包括:四名專業為計算機、密碼學、微電子的相關人才,負責法定數字貨幣相關軟件系統、加密技術和安全模型、交易終端芯片技術研發等工作;一名經濟法專業相關人才,負責數字貨幣相關法律研究及數字貨幣研究所的法律事務;一名金融相關專業人才,負責法定數字貨幣的經濟機理分析、機制設計、風險管理、政策研究等工作。
除了央行,在證券公司方面,A股上市公司同花順(300033,股吧)當前也正在招聘區塊鏈交易專家。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同花順還一度上線了加密貨幣行情,不過時間不長就匆匆下線。
此外,BAT(百度,阿里,騰訊)也都在今年3月份開始網羅區塊鏈人才,除此之外,包括獵豹移動、順豐科技、小米、聯想集團和世紀佳緣等傳統市場也在招聘區塊鏈技術人才。
不僅如此,有關區塊鏈人才的扶持政策也相繼出臺。
此前,上海楊浦區副區長趙亮就表示,楊浦區正積極籌建“基地+基金+智庫+社群生態+培訓”的區塊鏈創新示范基地,并具體出臺多項支持政策。
具體包括:楊浦區對重點引進的區塊鏈技術核心專業高層次人才,將給予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租房補貼,補貼最長時限可達3年;對于入住特定人才公寓的區塊鏈人才,將會給予最高租金額度不超過50%的房租補貼;同時,對區域做出重要貢獻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根據其區域貢獻,也將給予一定的獎勵等。
偏向布局與培養
除了此次廣東省第一批大專班的開設,事實上,眾多地區也開始重視區塊鏈人才的培養與布局。
9月6日,在2018中國(上海)區塊鏈技術創新峰會上,上海市發布了《2018上海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白皮書》。白皮書從企業、技術和人才培養方面分析國內外區塊鏈發展現狀,尤其談到上海區塊鏈發展概況,上海市科委表示,從今年3月份開始相關調研、編制規劃的工作,用9個月到1年時間完成規劃。
9月16日,福建省區塊鏈產業聯盟(FBIA)正式揭牌成立,福建省、福州市相關領導出席揭牌儀式。
據了解,該聯盟致力于成為區塊鏈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政策咨詢、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孵化等綜合性區塊鏈官方服務機構。
而在西安市舉行的“2018西安區塊鏈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西安市長安區區委副區長王蓬勃表示,以建設高端雙創人才隊伍作為長安區發展的重中之重,堅持自我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完善區塊鏈教育體系,加強人才儲備,特別是加快引進全球頂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形成市區塊鏈技術創新人才高地。
東北地區也在今年6月,發布連科技學院與易能鏈基金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創建東北地區首個區塊鏈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體系,并于近日完成該體系的全套課程設計……
事實上,除了各地區政府部門對區塊鏈人才的重視,區塊鏈行業自身的頭部企業,也開始搶占人才制高點,布局區塊鏈人才的教育和培養。
可以看到的是,在現階段“共克時艱”的環境下,有關區塊鏈人才方面的謀劃,正如火如荼。
昔日的狂歡已經成為過往,“財富自由”的口號逐漸偃旗息鼓。沒有了劣質項目方在背后推波助瀾,人才市場逐步恢復了理性。但這并不代表市場上人才的飽和,相反,背后體現的是對于真才實學人才的趨之若鶩。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