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09:41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盯住“通脹、經濟和貨幣信貸”三大宏觀指標
盯住“通脹、經濟和貨幣信貸”三大宏觀指標,是非常經典的傳統債券分析框架,如今,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發現,依靠簡單的宏觀研究就能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債券的研究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需要將宏觀與微觀視角相結合,進行精細化個券研究,才有望獲得阿爾法收益。
隨著債券違約多發,多只債基因為“踩雷”,導致凈值大幅下滑。業內人士感慨,這是中國債市和公募基金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必將使機構投資者更加注重甄別債券的信用風險。
據東方財富數據統計,截至9月21日,今年以來,共計390只債券型基金收益為負,其中,22只債券型基金虧損超過10%。某只“踩雷”的債基凈值跌幅甚至達到48%,而另一只北京某公司旗下的債基也因為“踩雷”凈值下跌了32%。
滬上一位基金公司董事長判斷,債券市場投研將會發生巨大變化。該董事長曾在大型險資擔任過投資總監。他認為,在打破剛兌的預期下,今年以來債券違約事件頻發且規模迅速上升。未來做債券投資,不能僅從票面研究看其價值,還需要真正對發債主體進行深入調研。如果沒有相應的研究功底,不能對債券的風險進行識別,則難免會“踩雷”。
長信基金混合債券部總監秦娟表示,以往做債券投資,更側重貨幣政策和宏觀層面的研究,但未來貨幣騰挪的空間越來越少,利率也難以出現大開大合的波動,這意味著,未來債券投資需要“精耕細作”,進行“微觀化”的研究,從而獲得超額收益。
秦娟認為,未來債券研究與股票研究會有更多相同點,大家比拼的是個券挖掘能力。
在去杠桿的過程中,秦娟觀察到,競爭力弱、經營不善的企業正逐步被市場所淘汰。優秀企業會占據更多市場份額,強者恒強的邏輯可能會持續很多年。
值得注意的是,債券違約主體增多,上市公司也難以幸免,部分公募基金“踩雷”后遭遇巨額贖回,進一步擴大了凈值損失,這一現象已經引起了監管的重視,并于9月中旬下發《機構監管情況通報》。
據了解,監管部門主要對流動性管理、信用評級管理、估值管理等方面提出五大要求,包括加強投資者結構與組合資產流動性的匹配管理,降低巨額贖回的影響,以及強化組合投資原則,重倉債券應有充分且持續的研究支持和內部信用評級管理。
華寶證券分析師認為,在經濟增速承壓、剛兌打破的環境下,固收團隊的信用評級及信用定價能力開始逐漸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隨著未來定價體系逐步成熟,這也將成為債券基金又一重要的超額收益來源。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