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5 10:12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經過兩個多季度的回調后,上周A股行情終于振奮人心,上證指數上周上漲432%,機構投資人如今態度也轉向樂觀
經過兩個多季度的回調后,上周A股行情終于振奮人心,上證指數上周上漲4.32%,機構投資人如今態度也轉向樂觀。業內人士指出,不管是從PE還是PB等指標看,當前都可能是大的底部區間,持有3年賺錢概率超過九成,現在是‘看長做長’的好時機。2700點底部區域逐漸成為共識
市場圍繞2700點一線震蕩曠日持久,如何看待這一區間的機會和風險?
匯豐晉信是星濤:從投資心態上來說,縱向對比年初,目前的態度更加樂觀,從風險溢價的角度考慮,年初時權益類資產的風險補償嚴重不足,以消費白馬為代表的績優股估值已處于歷史分位的上部,因此去年底開始,我們對大類資產配置的策略是“低權益、高債券”,但經過3個季度的回調后,目前權益類資產的估值水平和風險補償已經大為改觀。對于四季度行情,很有可能依然是磨底震蕩,近期不斷出臺的利好又難以強大到扭轉市場預期,底部還需要時間來慢慢消化。
中庚基金丘棟榮:經過持續調整,當前A股整體估值已經較低,同時利率水平也較年初有明顯下降,A股權益資產的風險補償和吸引力顯著提升,問題可能在于基本面風險依然還沒有充分釋放,核心是盈利的周期性波動風險。
與2638點相比,我們認為當前A股估值更具吸引力,但基本面的風險可能大一些,熔斷時期市場盈利處于周期性低點,當前處于周期高點,尤其是與地產和供給側改革相關的產業鏈。總之,相比2016年初時A股“低風險、高回報”的預期,A股當前的預期稍遜一籌,不過對于有一定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者而言,A股價值猶在——即稍微多承擔一些基本面的周期性風險,但可以獲得非常有吸引力的預期回報和風險補償。(紅刊財經)
公募基金“看長做長”
上周三收盤后,看著K線圖上的兩根陽線,滬上某公募基金投資總監笑著對記者說:“如果明天再來一根陽線,很多投資者的預期就會改變,會從極端看空轉向看多。”
在他看來,當前市場面臨煎熬時刻,投資者風險偏好大幅降低,股指震蕩下行,賺錢效應缺失,資金入場意愿不足。從新基金發行情況看,當前募集難度超過以往,“某只公募基金僅募集了兩萬多元。”
從機構投資者申贖情況看,今年來經歷了兩波大贖回,第一次是在1月中下旬,第二次是5月份。迄今為止,機構資金依然沒有進場跡象。
但上述公募基金投資總監認為,站在當前時點看,不必過于擔心。“不管是從PE還是PB等指標看,當前都可能是大的底部區間,持有3年賺錢概率超過九成,現在是‘看長做長’的好時機。”
針對上周的反彈,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A股估值已經跌到了歷史谷底,反彈并不需要特別大的利好。“僅僅因為跌得多了,就是上漲的最好理由,尤其是前期被錯殺的績優股,在反彈時表現會很突出。”
南方某中型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長期持有優質公司會帶來超額收益,很多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上市公司,其估值已創出歷史新低,長期看問題不大。“買入具有顯著行業競爭優勢、估值很低的龍頭股,怕什么呢?”
對于投資策略,這位公募基金公司老總認為,如果兩年內有不急用的錢,“白馬龍頭股和指數基金‘基本上可以隨便買’,也可以定投指數基金或靠譜的權益類基金。”
南方基金認為,在市場磨底、人心思漲階段,降稅減費、服務民生、擴大內需等維穩經濟信號,觸發了市場反彈,但對通脹和寬信用力度的擔憂依然是制約市場反轉的因素。嘉實基金認為,隨著更多穩增長政策的出臺,短期大盤會迎來反彈窗口。(上海證券報)
機構密集調研
在行情向好之際,機構亦比較“忙碌”。9月17日至9月23日期間,機構共調研了滬深兩市84家上市公司,包括5家主板公司、23家創業板公司和56家中小板公司。
從行業來看,電子行業最受機構青睞,有沃格光電、宏達電子、中穎電子、立訊精密等9家公司獲機構調研;其次是醫藥生物和計算機行業,分別有8家公司獲機構調研。此外,機械設備、電氣設備亦為機構所關注,分別有7家公司獲得機構調研。
在上述84家公司中,立訊精密、偉星新材、蘇寧易購、老板電器等17家公司獲關注度較高,均獲10家以上機構前來調研;雙匯發展、當升科技、招商公路、中信海直等15家公司則獲前來調研的機構家數均超5家。
其中,蘋果概念股立訊精密可謂是上周機構調研股中的“明星股”。9月19日,立訊精密召開電話會議,吸引了淡水泉投資、重陽投資等235家機構前來扎堆調研。在會上,立訊精密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未來幾年消費性電子產品仍將處于快速發展狀態,并就公司明年的資本開支和融資需求等問題與機構進行分享和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此波調研中,機構對蘋果概念股頗為關注,除了立訊精密之外,同時還調研了大華股份、深天馬A、欣旺達等蘋果概念股。(重慶商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