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10:45 | 來源:未知 | 作者:梅翼中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被動策略在債券型產品中的占比極小,發展空間巨大。
8月“股債雙殺”,公募發行陷入“冰點”。在匯率貶值、基本面下行背景下,8月A股全線下跌,成交量低迷;中債總財富總值指數終結月線8連陽。基礎市場失利影響下,8月公募發行份額合計236.02億份,創2016年以來月值新低;單只平均發行規模僅4.07億元,創近一年新低;然而其中指數債品種密集申報,成為近期公募產品線發展中的一大亮點。
指數債券型基金發行迅速升溫。從基金審批進度來看,8月證監會共接收了61只新基金申請材料,除1只互認基金外,均采用簡易審批程序。值得關注的是,博時、廣發、東吳基金共計申報了6只指數債券型基金,而該值在2017年全年、2018年1-7月分別為10只、8只。基金管理人開始積極申報指數債券型產品反映了看好此類產品不斷擴張的市場需求,根本原因在于重要的“潛在客戶”——養老目標FOF基金發展空間巨大,其次,指數債基今年以來業績相對回升。
養老目標FOF基金問世,指數類產品順勢擴張。借鑒海外經驗,養老金改革與FOF發展將強勢推動被動型產品的增長,國內首批養老目標FOF基金陸續登場,“工具”性質鮮明而市場儲備卻十分單薄的指數債品種必將成為一大布局熱點。
指數債基短期業績相對突出,長期平穩。為平滑大額贖回產生的凈值異常對統計結果的干擾,并考慮到杠桿的可比性,業績分析部分僅統計截至二季度末的資產凈值不小于1億元的開放式債券型基金。按照《中證金牛基金分類體系(2018年版)》二級分類標準,指數債券型基近三年收益分別遜于標準純債型基金、普通債券型(一級)基金、可轉混合債基金、短期理財債券型基金1.06、0.55、0.22、0.16個百分點,僅高出受股票市場拖累的普通債券型(二級)基金3.81個百分點。然而今年以來,大部分主動債基未能及時捕捉到上半年利率快速下移的行情,而嚴格遵循被動跟蹤理念的指數債券型基金反而占優,平均上漲4.73%,高出主動型產品均值1.64個百分點;指數債產品的穩定性優勢顯著,從收益首尾分化情況來看,被動型、主動型產品最大落差分別為5個、40個百分點。
被動策略在債券型產品中的占比極小,發展空間巨大。截至8月底,全市場主代碼口徑下(分級/類基金合并計算,下同)指數債券型基金的數量、資產凈值分別為36只、232.42億元,分別占債基總量的2.77%、0.97%,占開放式債基的比重分別為4.08%、1.46%。
指數債券型基金可通過以下多個維度進行細分:從交易場所限制來看,可分為ETF、LOF和場外指數型品種,數量分別為8只、5只、23只;從跟蹤基準指數對標的券種大類來看,可分為利率債、信用債、可轉債、綜合債品種,數量分別為21只、11只、2只、2只;根據擬合嚴格程度的不同分為34只標準指數型和2只增強指數型產品,截至二季度末,增強品種規模均不足1億元。
通常情況下,指數債券型基金能夠長期跟蹤標的債券指數的走勢,有效排除了基金經理主動操作可能創造的額外收益與風險,體現為“可靠而不突出”的特點,因此比較適合兩大類投資者:一是注重標的投資風格、業績確定性的機構投資者,如FOF基金經理;二是投資經驗較淺或無法抽出時間持續關注基金的個人投資者,即使指數債基金或基金公司人員配置發生變化,也不會對業績產生明顯沖擊。
落實到指數債券型基金投資層面,投資者首先應根據自身需求與市場預期,確定看好的債券指數:例如看好債券市場整體配置價值的情況下,可優先考慮綜合債券指數;若通過宏觀與微觀分析結論看好某一類細分券種未來的相對表現,則需選擇對應投向的債券指數,如國債、城投債、信用債指數。鑒于下半年國內宏觀數據偏弱,風險偏好下行,央行合理充裕貨幣政策態度明確,維持年內收益率下行方向判斷;而匯率波動加碼將限制趨勢性行情空間;行業集中度上行,違約風險持續發酵,寬信用的傳導效率仍存不確定性。根據以上,建議側重關注利率債與高評級信用債指數。下一步是選擇跟蹤選定債券指數的具體品種,建議投資者結合交易通道情況選擇規模較大且穩定、流動性好、跟蹤偏離度低、費率低的標準指數債券型基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