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3 09:10 | 來源:未知 | 作者:陳曉京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日,被稱為“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的鹽津鋪子(27390,000,000%),因對外宣布電商業務實現盈利,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依靠IPO募投項目的實施,2018年上半年,公司電商業務實現凈利潤384.06萬元。在此前的兩年,電商業務合計虧損接近1000萬元。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2018年上半年刮起一陣旋風的鹽津鋪子分銷大戲,以相關公號被封殺、分銷項目被喊停、鹽津鋪子抹去分銷痕跡為結束。
“電商盈利”的背后,更是公司線下業務增速減緩,公司增收不增利至業績連續下滑的尷尬局面。
業績再遇“滑鐵盧”
2018年上半年,鹽津鋪子營業收入4.88億元,同比增長33.12%,但凈利潤3917.93萬元同比下降5.86%,扣非凈利潤更是直接腰斬,僅為1552.01萬元。
這是繼2017年上市首年業績大幅下滑后,“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鹽津鋪子(002847.SZ)再度遭遇“滑鐵盧”。
上市前夕的2016年,公司創下最佳業績記錄,凈利率達到12.54%,一路下滑至2018年上半年的8.03%。
不止于此,公司凈利潤中的絕大部分來自補助。2018年上半年3917.93萬元的凈利潤中,有2928.89萬元為各項補助。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2018年上半年的凈利率僅為3.18%,較2016年高峰期,縮水了三分之二。
斑馬消費梳理后發現,鹽津鋪子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的下滑和費用的上升。
2016年-2018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49.19%、46.83%、41.82%,不到兩年時間下降了7.37個百分點。
鹽津鋪子以蜜餞產品發軔,現已經發展起了豆制品、涼果蜜餞、堅果炒貨、休閑素食、肉制品、烘焙制品六大品類。
其中,早期的核心品類蜜餞,毛利率下滑最為嚴重,從2016年的38.37%下降到2018年上半年的30.16%。
另外,公司旗下豆制品、肉制品的毛利率均出現下滑;此前毛利率較高的炒貨不再單列;2018年上半年納入單列的烘焙類,毛利率較低,僅為32.32%。
上市后,鹽津鋪子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增幅較大,其中占比最高的工資及福利增長幅度最大:2017年和2018年,公司支付的工資及福利金額增幅均超過30%。
2017年公司的員工人數并未出現大幅增長,因此,工資及福利的過快增長頗為異常。2018年上半年,公司并未披露員工人數。
鹽津鋪子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公司在研發的投入上也變得摳門起來。2017年,公司的研發投入1658.25萬元,較2016年減少了550萬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率從3.23%下降到2.20%。
電商巨虧2年后盈利
線下業務增速下滑
好幾年前,獲取一個電商用戶的成本就高達百元。傳統線下商家想通過電子商務來降低成本,可能性越來越小。
A股零食第一股來伊份(11.550, 0.00, 0.00%)(603777.SH),近幾年的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甚至于今年上半年20億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僅44萬元,電商業務拉低了整體毛利率為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于同行老大哥們,以KA為主要渠道的鹽津鋪子,在電商領域是個不折不扣的新手。
鹽津鋪子旗下電商公司2014年初設立,注冊資本200萬元,2015年取得了53.69萬元的凈利潤。
2016年開始,電商公司的營業收入達到千萬級。不過,2016年和2017年,電商公司合計虧損接近1000萬元。
鹽津鋪子2017年2月上市后,IPO募資中的3107萬元投入到電商板塊,今年上半年,電商公司實現盈利。
不過,2018年上半年,鹽津鋪子電商公司采用分銷模式開展銷售,令公司深陷“類傳銷”爭議。
目前,“鹽津優選”“ 鹽津精選”等分銷平臺,在微信等平臺均為無法搜索狀態,主體為鹽津鋪子及旗下公司的各微信官方賬號,均無相關分銷信息。
電商業務增長的同時,相比之下,鹽津鋪子的線下業務出現了增長停滯。
2016年-2017年,公司電子商務板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245.64萬元、5394.14萬元;線下營業收入分別為6.51億元、7億元。2016年線下業務的增長率在12%以上,2017年則驟降至7.53%。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