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資產規模最大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華融”)最近風波不斷。近日,中國華融發布了一則盈利警告稱,受撥備計提金額大幅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中國華融預告上半年凈利下降,另外,中國華融在A股排隊過程中又生延長日期變故。在分析人士看來,董事長被查、業績下降都會對其回歸A股有較大影響,公司完成人事調整和前任遺留問題都需要較長時間,預計回歸A股時間會順勢延后。
凈利下降預警
近日,中國華融發布了一則盈利警告,中國華融在公告中表示,預計集團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個月錄得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較2017年同期明顯下降。對于此次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國華融董事會認為,主要是因為本期集團持有的部分金融資產信用風險暴露,撥備計提金額同比大幅增加;本期集團外部融資規模大幅增加,導致利息支出同比大幅增加;本期資本市場波動較大,導致集團持有的部分金融資產估值下降造成的。
中國華融的前身是1999年11月成立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2012年9月完成改制,2015年10月30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華融設有31家分公司,旗下擁有華融證券、華融金融租賃、華融湘江銀行、華融信托、華融期貨、華融融德、華融置業、華融國際、華融消費金融等多家營運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對外提供不良資產經營、資產經營管理、銀行、證券、信托、金融租賃、投資、期貨、消費金融等多牌照、多功能、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截至2017年末,中國華融總資產達1.87萬億元;凈資產達1826億元;2017年實現凈利潤266億元;平均股權回報率18.1%,平均資產回報率1.6%。
對于中國華融業績下跌的原因,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分析認為,“有外部大環境的原因,也有內部原因。在金融去杠桿持續推進的情況下,經濟處于過渡期風險暴露較多,中國華融是內地最大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本身作為禿鷲基金類公司涉及的信用風險項目在這個階段暴露也就較多”。
人事調整震蕩波
近期以來,中國華融及旗下重要子公司的人事變動風波也一直受到外界關注。
2018年4月17日,中國華融原董事長賴小民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賴小民的被查對中國華融來說不亞于一場強震。據了解,在賴小民進入中國華融的九年時間里,中國華融從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一躍成為全牌照的金控集團。公司凈資產從156億元迅速擴張至2017年的1826億元。擴張、激進也成為過去幾年中國華融給外界的印象。
“去賴小民化”成為近段時間中國華融的一項重要工作。6月29日,中國華融公司董事會宣布,選舉王占峰為董事長,并行使公司法定代表人職權,并擔任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李欣為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有消息稱,為了應對前董事長賴小民歸案后公司面臨的經營問題,中國華融內部高層開會商討減薪,欲實行全員降薪,降幅約為18%。
在中國華融子公司層面,也出現了人事方面的變動。8月2日,有消息稱,中國華融黨委研究建議,免去沈易明華融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融信托”)董事長、法人職務,改任總經理級干部,專門負責信托公司風險化解和處置相關工作。北京商報記者查詢華融信托官網發現,在董事長致辭一欄中,并未披露董事長照片,也沒有董事長的名字以及落款。
北京商報記者就該消息的真實性求證中國華融董事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回應稱“一切以公司公告為準”。截至記者發稿,中國華融和華融信托尚未公布沈易明職務變動信息。
事實上,華融信托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難言樂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華融信托實現營收4.61億元,下滑48.7%,其中信托收入5.33億元,下滑29.9%;凈利潤1.57億元,降幅71.7%。
另外,中國華融旗下重要子公司華融證券也傳來人事調整消息。有消息稱,中國華融下達給華融證券降職文件:“建議祝獻忠任華融證券總經理級干部,專門負責華融證券公司業務風險化解和處置相關工作,免去其華融證券董事會董事長、董事、法定代表人職務。”北京商報記者于8月15日查詢華融證券網站發現,其公司高管頁面顯示“系統維護中”。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李虹含看來,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本身是經營不良資產的,在上市過程中對風險控制的警覺性應該繼續加強,而不是有所放松。特別是對監管合規的問題更加謹慎,尤其是在目前監管去杠桿以及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風險控制的大背景之下,加強金融風險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表示,中國華融這些年多元化發展、擴張速度較快,在當前嚴監管環境下,一些業務進行適當的收縮和糾偏。對目前的華融來說,糾正盲目追求規模的方向是很重要的事情。
回A計劃延后
事實上,2018年是中國華融A股IPO至關重要的一年,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華融回A計劃恐難一帆風順。
早在2016年12月23日,中國華融就宣布,A股發行申請材料獲得證監會受理。據了解,中國華融擬發行不超過68.95億股,不超過發行后總股本的15%;發行前每股收益0.41元,發行前每股凈資產2.77元。
2018年3月,賴小民還曾業績發布會上立下目標,他表示,“回歸A股上市是華融2018年的既定目標”。
然而,中國華融目前已將A股發行方案有效期進行了延長。公告稱,鑒于A股發行方案決議的有效期將于2018年9月11日屆滿,而A股發行的相關工作仍在進行中,為保障A股發行工作有效、順利開展,公司擬再次延長A股發行方案決議有效期,延長后的有效期為臨時股東大會、內資股類別股東大會及H股類別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于延長A股發行方案有效期的議案之日起12個月內有效。
針對中國華融回A計劃的整體情況,廖鶴凱表示,董事長被查,業績下降都會對其回歸A股有較大影響,公司完成人事調整和前任遺留問題都需要較長時間,預計回歸A股時間會順勢延后,目前中國華融完成對上一任的梳理工作就需要很長時間,此外,還有很多歷史遺留業務問題需要解決。
“中國華融需要做好對已有項目的風險排查,對新增項目風險點的把控,嚴格控制風險項目的投放。對于中國華融來說,在上市過程中也要努力處理原有風險和新增風險的關系,做好上市過程中合規以及合理的安排。”李虹含建議道。
針對業績下降、回A進展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中國華融發去采訪提綱,不過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