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初篩名單如期出爐。新三板整體交投清淡的市場背景下,一批快速成長的好苗子脫穎而出,創新層企業的整體質量亦有所提高。統計數據顯示,初定將進入創新層的928家企業中,124家為首次進入創新層,更有463家企業連續三年入選創新層。
不過,面對新的創新層名單,券商人士卻喜憂參半。喜的是一批優質新三板企業正跨越牛熊、堅定成長;憂的則是創新層企業不足千家,制度設計如何扶持這些優秀苗子成長,值得關注。
124家新面孔
新入選創新層的企業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中的一個。這三個條件包括:最近兩年的凈利潤均不少于1000萬元,最近兩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8%,股本總額不少于2000萬元(下稱“標準一”);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年均復合增長率不低于50%,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于6000萬元,股本總額不少于2000萬元(下稱“標準二”);最近有成交的60個做市或者競價轉讓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億元,股本總額不少于5000萬元,采取做市轉讓方式的,做市商家數不少于6家。此外,所有新入選的創新層企業都必須滿足“最近12個月完成過股票發行融資,且融資額累計不低于1000萬元,合格投資者不少于50人”的規定。
據統計,124家首次晉升創新層的企業中,71家符合標準一,65家符合標準二。“標準一關注企業利潤,標準二關注企業高增長,總體來看本次新進入創新層的企業,質地都不錯。”安信證券新三板分析師諸海濱表示。
124家首次入選創新層的企業中,也有一些是新三板“老司機”。首次入選創新層的大自然2015年11月掛牌新三板,主營有機酯類產品、光記錄媒體產品等攝像制品。近三年來,公司業績持續穩定增長。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2億元,實現凈利潤4223.87萬元,股東戶數達5184戶。有市場人士認為,大自然股東人數眾多,進入創新層后,每天5次的交易機會或更符合股東訴求。
值得關注的細節是,據東財Choice數據統計,124家新入選的企業中,68家企業截至2017年末的股東人數不足50人。其中,知行路橋和寶泉旅游2017年年報披露的股東人數僅為2人。“只要公司引入的是合格投資者,那么股東戶數提升,就更有利于公司分散股權,在資本市場上健康成長。這不失為一件好事。”有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
463家連續三年入選
據安信證券新三板團隊統計,初篩名單中有463家企業連續三年入選創新層,它們整體呈現出高營收、高利潤、高市值的“三高”特征,可謂是當前新三板的“精品公司”。
463家企業2017年度的平均營業收入高達6.86億元,平均凈利潤為4389萬元,平均市值達9.5億元,遠勝創新層企業的整體水平。
從行業來看,信息技術類企業在數量上遙遙領先,機械設備、醫藥生物、文化傳媒等板塊的入選企業數量亦較為可觀。在三年的規范化掛牌中,不少企業贏得了產業資本的青睞。中科軟、新眼光、合全藥業、傲基電商、華清飛揚等一批新興產業公司,均在名單之中。
一些公司二級市場股價也逆勢上揚。今年以來,芯朋微股價最高漲幅近120%。該公司是國內智能家電、標準電源、移動數碼等行業電源管理芯片的重要供應商,終端客戶包括美的、飛利浦、格力等知名企業。據調研過該公司的相關投資人介紹,芯朋微還參與了某無人機品牌的電源管理芯片設計。芯朋微董秘告訴記者:“近期公司股價快速上漲,公司也在關注,并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我們將繼續在行業內深耕,做大做強主業。”
整體公眾化程度提升
目前,這928家企業僅是初步入選的企業,按照往年的安排,最終名單或將在5月底發布。不過,從整體來看,2018年創新層整體公眾化程度已顯著提升。
據全國股轉公司統計,2018年創新層公司的平均股東人數和平均合格投資者人數分別達169人和133人,與2017年分層時相比分別增加了63人和43人。創新層公司的平均市值也較2017年提高9.3%,反映出2018年的新三板創新層公司具有更高的市場認可度。
作為連續三年入選創新層的企業,同輝信息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隨著監管層對企業規范管理的要求日趨嚴格,連續入選創新層還是能夠為公司帶來不小的光環效應,為公司增加融資機會和投資人關注。
創新層企業低于1000家,也是不容樂觀的現實。未來如何支持這些新三板市場的“好苗子”茁壯成長,值得關注。
申萬宏源(4.820, 0.01, 0.21%)新三板分析師劉靖認為,新的交易、信披、分層制度是新三板走向正軌的開始,但改革仍任重道遠。目前,基礎層成本過高,創新層流動性較弱,使得企業左右為難。“期待未來新三板改革更加注意差異化,權利與義務的匹配是改革重點。”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