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8 11:09 | 來源:未知 | 作者:覃秘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2016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中,有87家公司2017年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超過30%,其中有27家公司的下滑幅度更是超過50%。
剛上市業績就大幅下滑,請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日前,恒林股份收到上交所的年報事后審核問詢函,要求公司對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進行補充披露,并要求保薦機構對部分事項進行核查說明。問詢函里,監管部門嚴厲的態度表露無遺。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2016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中,有87家公司2017年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超過30%,其中有27家公司的下滑幅度更是超過50%。
“這兩年新股發行比較快,受經營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少數公司的業績下滑比較嚴重,可以說是‘變臉’,我們工作中也能感受到來自監管的壓力。”有接受上證報采訪的投行人士表示,今年以來IPO審核進一步趨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監管的態度。
“變臉”公司占比約4%
“首先我們得明確一個標準,什么叫‘變臉’?是同比下滑50%、30%,還是業績有所下滑?前幾天我看到網上有些文章,說法比較夸張。從情感上來說,下滑就不好看,但從實際工作來說,全部高速增長也不現實。當然,少數公司業績降幅太大,問題也不容回避。”前述投行高層介紹。
一個較為客觀的標準是,營業利潤下滑50%,這也是所謂的“監管紅線”。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發行人在持續督導期間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證監會可根據情節輕重,自確認之日起3個月到12個月內不受理相關保薦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情節特別嚴重的,撤銷相關人員的保薦人資格。上述“情況之一”便包括,“公開發行證券并在主板上市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滑50%以上”。
由于上市公司較少單獨披露營業利潤,一般以扣非后的凈利潤代替該指標。如以下滑50%為標準,“變臉”公司的比例并不大。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2017年度扣非后凈利潤較前一年下滑50%以上的公司有27家,考慮到2016年和2017年兩市合計有約680家公司上市,“變臉”公司占比約3.9%,即25家新上市公司中有一家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匯兌損失成“變臉”主因
對投資者而言,踩到一家業績“變臉”的公司,面臨的可能就是實際的虧損。據統計,已經有多家公司的股價跌破了發行價。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是,業績為什么會“變臉”?
不可否認,經濟環境仍是影響企業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查閱這27家業績大幅下滑的公司年報后發現,匯兌損失是涉足外貿的公司業績大幅下滑的共同原因,相關公司包括迪生力、同為股份、樂心醫療、高斯貝爾等,匯率的快速變化讓這些公司損失慘重。
以迪生力為例,公司是國內少數具備生產26寸至30寸汽車鋁合金車輪的制造企業之一,2017年營收增長8%的情形下扣非后凈利潤下滑了83%。美元大幅貶值造成的匯兌損失,是公司業績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另如同為股份,公司在年報中披露,2017年因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變動及加大研發投入等原因,在公司銷售收入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凈利潤出現較大下降。
有接受記者采訪的投行人士表示,盡管已經是上市公司,但企業應用金融衍生工具保值的能力和手段都還有所欠缺,匯率的大幅波動,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對公司都會帶來沖擊。
上下游劇變帶來“波動”
部分次新股之所以業績變臉,是由于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
如世嘉科技,2017年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卻下滑了52.5%。公司解釋,自2016年三季度以來,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迅速,并在2017年度持續維持在高位震蕩,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壓力。世嘉科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不銹鋼板、鋼板、鋁板等。
另如弘信電子,公司2017年度營業收入增長了41%,凈利潤增長了59%,但扣非后凈利潤卻下滑了57%。除了下游產業的調整等原因外,上游元器件價格的劇烈波動也是影響公司業績的主要原因,公司在年報中介紹,部分元器件的價格漲幅甚至達到二三十倍。此外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
也有公司是受下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影響。如國科微,公司2017年度扣非后凈利潤大幅下滑97%,直接原因是公司的廣播電視系列芯片產品銷售大幅下滑,背后則是受政策預期影響,直播衛星機頂盒生產廠家均減少了戶戶通第三代直播衛星機頂盒的產量,但直至日前,第四代直播衛星機頂盒迭代計劃尚未正式落地。
還有一些行業如油氣開發服務業,受國際油價的影響巨大。如博邁科在年報中透露,由于油氣行業周期性對能源開發裝備行業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時滯性,致使行業資本性支出尚未有明顯增長,行業明顯復蘇仍需時間,公司年度內訂單大幅下滑。
問詢函追問趨勢和前景
面對部分公司業績的大幅下滑,兩大交易所也是頻頻出手,對公司發出年報的事后審核問詢函,要求公司補充披露業績下滑的原因,部分問詢函甚至追溯了多年的歷史業績情況,要求公司對比作出說明。
如多倫科技,問詢函的第一個問題是,公司2013年至2017年營業收入環比增長率分別為50.81%、46.61%、10.64%、13.52%、-38.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環比增長率分別為86.86%、86.44%、16.17%、1.26%、-66.99%,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增速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問詢函要求公司分析近年來導致公司業務發展出現上述趨勢的重要行業變化,并結合行業變化情況,具體分析導致公司業務發展出現上述趨勢的原因。
另如迪生力,問詢函指出,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2014年度到2016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7.45億元、7.37億元、7.22億元,車輪銷售量分別為72.58萬件、64.85萬件、52.30萬件。請公司補充披露公司最近四年車輪銷售量逐年下降的具體原因;結合行業情況、經營策略、產品單價、毛利率等,補充說明最近四年公司在車輪銷售量逐年下降的情況下,營業收入基本保持穩定的原因及合理性。
再如恒林股份,交易所問詢函指出,公司歸母凈利潤2014年至2016年度分別同比增長101%、56%、39%,2017年同比下降37%,業績較前期出現較大反差。請結合公司和行業的發展階段,分析在營業收入每年增長約10%的情況下,歸母凈利潤增速逐年大幅下降、2017年出現負增長的主要原因,以及該原因是否將對公司業績有持續影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