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0 09:02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創業板50已經不再是以小市值股票為主的指數,而是具有一定市值、在特定行業內具有龍頭地位的中型,甚至偏大型的公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伴隨監管層面各類利好“獨角獸”這類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利好出臺,一只主打科技、信息、互聯網等創新企業的指數產品從全市場脫穎而出,成為規模增長的一匹黑馬。
券商中國記者最新獲悉,華安創業板50ETF年初規模僅為2.8億份,最新規模已高達62億份,規模暴漲20多倍,投資者結構也發生顯著變化,由年初的散戶為主到如今的散戶機構各占一半,流動性激增90倍,由年初的1000萬飆升至目前的9個億。
1和創業板指數相比,創業板50有何特點?
創業板50指數是華安基金與深證信息公司聯合開發的一只指數,從創業板指數的100只樣本股中,選取考察期內流動性指標最優的50只股票組成樣本股,指數側重樣本股流動性、市值集中度和資產配置效率,樣本股集中了創業板市場內知名度高、市值規模大、流動性好的企業。
從結構來看,創業板50指數以科技、信息、互聯網、創新等企業為主,從企業發展來看,處在高速成長階段,但相對市值更小的創業板公司而言,其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市場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在經歷了初創期和市場的考驗之后,很多公司已成為細分領域的龍頭。
創業板50指數中有21只股票落在中證800指數中,這21只股票的市值占創業板50指數的比例超過60%。由此可見,創業板50已經不再是以小市值股票為主的指數,而是具有一定市值、在特定行業內具有龍頭地位的中型,甚至偏大型的公司。
2創業板50基本面情況如何?
創業板50的估值已經接近歷史底部區域,創業板50與滬深300的相對估值為3.22倍,位于最近五年內歷史底部位置。創業板50指數萬得盈利預期在2017、2018、2019年分別為30.75%、43.48%、31.10%,盈利增速穩健。
數據來源:Wind,截止至2018年4月13日
3創業板50ETF的行業分布情況
從行業分布來看,創業板50指數在電子、傳媒、公用事業的權重更高,科技類公司占比明顯高于創業板指數。創業板50剔除了流動性不足的溫氏且低配了流動性欠佳的醫藥類公司。
4其過往業績和預期增長
從歷史數據來看,創業板50指數的主營業務收入與凈利潤持續增長,配置價值凸顯。2012年到2015年創業板外延式并購占比較高,一方面市場出現了較大跌幅,另一方面證監會對再融資監管加強,2016年以來,創業板50的盈利中以已經以內生為主。2018年的盈利預期增長43.48%,2019年為31.10%。
數據來源:wind,截止至2018年4月13日
5創業板50近期市場表現
2018年以來,成長股漲勢強勁,持續低迷兩年的創業板呈現抬頭復蘇跡象。截止至4月13日,創業板指報收1838.71點,相較2月初的低位已上漲15%,遠超同期滬深300指數和上證50指數;年初至今漲幅達4.19%,成為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寬基指數之一。
6市場上創業板ETF份額變化情況?
年初以來布局資金逐步涌入創業板ETF,市場上多只創業板ETF出現大額凈申購。截止至4月13日,華安創業板50ETF年初份額為2.88億份,最新份額達52.41億份,規模翻了18倍,在所有創業板ETF中增幅位列第一,也是年初以來份額增長最快的股票型ETF。
數據來源:Wind,截止至2018年4月13日
7基金經理有話說
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事業部總經理許之彥告訴券商中國記者,今年2月份,我們開始看到了創業板50的市場機會后大力推動,當時估值約為36倍-37倍。
這個指數中的50家上市公司不算小公司,有12家在滬深300,十幾個在中證500,都是細分行業龍頭,具有成長性,而且以科技創新為主。我們2月份在看到市場的機會,當時判斷的理由是,創業板50指數基本面確實發生了改變,盈利增長有明顯改善的預期,整體覺得這是比較好的機會。從一季度公開數據來看,比這個預期還高,獲得了超額收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產品本身非常有特色,創業板前50個公司,區別于整個創業板市場,行業結構偏科技,偏TMT、偏技術創新,在推動之后看到了更多的政策力度——證監會準備獨角獸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開綠燈”,在科技行業是非常重要的利好。
未來創業板50ETF還會有更好的投資機會,目前整體估值在37-38倍,盈利預期還在改善中。
個人認為ETF一定是下一個公募發展最具競爭力的產品類別,其有五個“最優勢”:費用幾乎最低、風格最明確、流動性幾乎最好、投資者最公平、配置效率最高。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