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美國宣布對進口鋼鐵及鋁制品增收關稅,也為汽車行業帶來“大麻煩”。 分析人士指出,原材料價格上漲將促使整個產業鏈的成本上漲,而增長的成本最終很可能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而每年3月初,是中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高峰期,同時忙碌的還有車企的公關團隊。
每10輛車召回一輛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提高,中國汽車產銷量連續穩居世界第一,2017年產銷量接近3000萬輛,中國正從汽車大國逐步邁向汽車強國。
另一方面,在中國車市快速發展的時候,伴生的問題與弊病也逐漸顯現,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斷受到汽車制造商及經銷商的侵害。汽車消費維權,已經成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內容。
統計資料顯示,自2004年中國實施缺陷汽車召回制度以來,已累計實施汽車召回1548次,召回缺陷汽車共計5673.8萬輛。尤其是在近幾年,我國缺陷汽車召回的數量更是飛速增長,每年缺陷汽車召回數量同比增長均在50%以上,年召回數量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位。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國內主要汽車制造商共進行251次存隱患汽車召回,召回缺陷汽車共計2004.8萬輛,同比激增77%。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年刷新汽車召回數量記錄,也是我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數量首次突破一年2000萬輛。
按照2017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2.17億輛計算,平均每10輛車當中,就有一輛問題車輛需要召回。
但是,缺陷產品召回數量大增,并不意味著國內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制度已經完善,主機廠和經銷商能為消費者利益考慮,主動選擇召回。
記者查閱2017年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召回公告發現,由國家質檢總局開展的缺陷調查工作引發的汽車召回行動達58次,召回缺陷汽車數量1358萬輛,占當年汽車召回總量的70%左右。
消費者權益保護須加強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少有制造商肯主動召回問題車輛,這往往需要制造商付出更多的成本。譬如,今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東風本田CR-V“機油門”事件,東風本田方面起初在接到消費者投訴的時候,否認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后來迫于媒體及網絡輿論的壓力,才宣布研究解決問題辦法。
此外,有福特車主曾向記者表示,長安福特2015年生產的一批翼虎車型存在“吃胎”問題,時至今日也沒給車主解決問題。
律師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汽車消費維權行為主要包括汽車質量問題、售后服務問題、汽車銷售合同問題等。其中,合同糾紛產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消費者法律意識的淡?。黄囐|量問題是投訴和糾紛最多的,取決于主機廠的技術和工藝;售后服務則因為貫穿汽車消費全生命周期,由于相應的服務企業良莠不齊,所以導致問題層出不窮。
2017年汽車召回中,氣囊和安全帶問題而引發的召回數量最多,涉及車輛1063.8萬輛,占召回總數量的53.1%,這些主要是受到高田氣囊質量問題的影響。
僅在2017年,因為高田氣囊問題在中國市場實施召回的就有29家汽車企業,召回36次,涉及車輛987萬輛。
還有一些廠商存在大范圍召回問題車輛,很多車主并不滿意廠商給出的解決方案,但實際的權益也無法得到保障。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存在鑒定困難、舉證困難等問題,單靠消費者個人的力量很難和主機廠及經銷商進行博弈。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希望“3·15”并不是特定的某一天,而是能威懾廠家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招牌,才能夠真正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利。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