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17年全年的汽車銷售數據發布:我國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達到2375.8萬輛,同比增速為2.1%。與年初預測的5%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也是近年來的最低點。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從2017年第一季度開始,車市的表現就相當低迷,這讓眾多車企冷靜應對市場,進行目標調整,不再盲目沖擊銷量,這也奠定了全年車市疲軟的基調。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調整,對2017年上半年的銷售產生一定影響,還有購置稅優惠幅度減小,乘用車市場在2016年出現提前透支,也影響了2017年的整體銷量。
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車市的競爭也將步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間,內部的競爭加劇也會進一步導致外部格局的變化。
自主品牌上漲勢頭
在2017年全年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前十車企排行中,以吉利為首的自主品牌不斷向上發展,合資品牌汽車市場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相比于2016年全年批發銷量前十榜單,2017年的前四名沒有變化,依然是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一汽-大眾和上汽通用五菱。原本第五名的長安汽車滑落至第七名,原本第七名的東風日產則攀上到第五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吉利汽車,從第十名一躍到第六名。第八、第九名沒有出現變化,依然是長城汽車、長安福特。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北京現代,從第六名直落到第十名。
從細分領域來看,2017全年SUV零售累計達1007.7萬輛,轎車全年零售量達1166萬輛。這樣看來,SUV市場的份額已經逼近轎車市場。分排量看,1.6L以上乘用車銷量持續快速增長,僅去年12月份,1.6L以上乘用車就銷售75.2萬輛,同比增長8.12%,占乘用車銷量比重接近1/3。
轎車領域,2017年的競爭非常激烈,轎車也保住了銷售份額中最大車型的地位,其中別克英朗、日產軒逸、大眾新朗逸,都在每月銷量第一的位置上爭奪過,最終,新朗逸以453167輛奪得全年轎車總銷量的第一名。總體來說,轎車領域依舊是合資品牌的天下,唯一擠進前十位的是吉利帝豪EC7,排名第九位。
SUV仍是支撐車市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唯一銷量同比增長的車型。2017年有一大批新車型擠入SUV市場,大大削弱了哈弗H6的銷量,導致哈弗H6銷量同比下降13.5%,但其仍以全年銷量500458輛的成績制霸著中國的SUV市場。
在SUV領域前十名中,有6個自主品牌,其中排名前三都是自主品牌:哈弗H6、傳祺GS4和寶駿510。
受商用需求持續不旺的波及,MPV市場則仍然處于低谷狀態。MPV領域,五菱宏光的地位無人撼動,全年銷量為537536輛。2017年中國MPV總銷量處于下降狀態,多家車企銷量下滑,就連五菱宏光的銷量也同比下降17.3%。在前十品牌中,有9個為自主品牌,僅有別克GL8擠進排行榜,位列第三。
新能源未來繼續看漲
在去年的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異軍突起,銷售火爆。按照中汽協的統計,新能源汽車全年銷售77.7萬輛,同比增長53.3%,市場占比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2017年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萬輛,也實現貫穿全年的環比全部正增長走勢。去年,國內車市整體增量為488677輛,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就超過20萬輛,貢獻將近一半。雖然去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扶持政策進行了調整,影響了上半年的銷量。但是,總體來看,由于2016年的銷售基數較低,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態勢,特別是自主品牌獨領風騷,其中,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均突破10萬輛,東風新能源汽車則突破5萬輛。
對于2018年的車市,中汽協預計,將繼續緩慢增長,增長幅度或在3%左右,整體需求在2987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或將超過100萬輛,增長速度能高達4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的宏觀經濟、汽車產業政策以及汽車產品的結構調整,都將對汽車銷售產生影響。“雙積分”等具體政策上的實施,也會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如果新能源汽車持續熱銷,那么就會助力轎車市場保持相對穩定。
不過,隨著補貼政策的繼續退坡和限購城市對銷量的控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2018年也會經受考驗。在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鐘師看來,對于新能源汽車在2018年還能否保持高速增長,目前來看,并不能樂觀地這樣預測。鐘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異常迅速,主要還是靠政策的大力推動,特別是財政的補貼力度比較大,直接刺激了車企的生產和銷售積極性,甚至很多外行也擠入了新能源汽車的領域,導致這個市場魚龍混雜。鐘師認為,只有實現從政策導向向市場拉動的完全轉變,國內新能源汽車才能獲得健康而持續的發展,否則都是非理性的。
分化持續加劇
對于2018年全球汽車銷量的預測,業內專家認為,上漲幅度在1%左右,能增加到8570萬輛,中國市場達到2500萬輛,應該問題不大。其中轎車銷量與往年的增長速度持平,數量在1180萬輛左右;SUV預測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達到1140萬輛,增長幅度超過10%。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的預測則更大膽一些,他認為,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的零售增速將達到4%。崔東樹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起碼從2018年第一個月的車市表現來看,迎來“開門紅”已經是板上釘釘,明顯好于去年同期。
利好因素主要包括:2018年1月有22個工作日,比2017年1月多20%以上的有效銷售時間,而且也是歷年最多的,有利于市場方面增量的增加;2017年12月的前期零售增長不強,這種增速偏低的零售狀態,也會在今年1月中旬得到部分釋放;還有,在年末企業獎金發放、春節購車需求旺盛等方方面面的影響下,歷年春節前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購車潮;最后,今年中西部市場前期表現低迷,目前天氣又比往年寒冷。總體來看,即便汽車保有量在不斷增大,但是繼續增長的趨勢還是不會改變的。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