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月份已經過半,大盤的強勢突破讓基金經理有些猶豫,人們又在津津樂道相對排名。但號外財經注意到,包括長信基金在內的不少基金公司安心打造絕對收益品牌,并且長期業績絕對牛!
先說2017年,多家基金公司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長信基金權益類產品整體表現出色,其中,長信內需成長混合、長信雙利優選混合、長信多利混合等年內回報率超25%。具體來看,長信內需成長2017年回報率為36.50%,該基金法律文件中顯示“本基金對于受益于內需增長且具有較好成長潛力的上市公司的投資比例不低于股票資產的80%”,故該基金配置方向與目前消費升級的大趨勢相吻合。
長信雙利優選混合、長信多利混合同樣遵循價值投資邏輯,2017年收益率分別為26.64%、25.46%,運行狀況平穩。此外,長信銀利精選混合、長信創新驅動股票2017年收益率為19.93%、19.33%。
號外財經發現,長信基金多年來對權益投資精耕細作,一直有優秀的業績表現。海通證券去年三季度絕對收益方向整體業績排行榜顯示,長信基金權益投資近兩年回報率排名前10%、近三年排名前30%、近五年排名前25%。
對于長信基金旗下基金的業績牛,在其總經理覃波看來,基金產品業績和公司規模增速僅是外在表現形式,評價一家基金公司,應當關注的是其理念、文化和機制。公募基金首先要對投資者負起信托責任,將為投資者創造持續價值作為自身發展戰略的原點。對于長信基金而言,在近些年來的發展中,一直堅持做絕對收益的踐行者。對于旗下固收、量化、主動權益三大業務板塊,公司都將圍繞創造絕對收益這一目標,堅定地從理念上、團隊上、機制上、產品上進行打造和設計。
沒錯,長信基金是業內鮮有的打造絕對收益品牌的基金公司,真正站在投資者角度看待問題,不貪勝、不要過大回撤。
2018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走出了開門紅行情。長信基金投研團隊表示,2018年A股市場藍籌和成長均有機會,2018年將以“吐故納新”為策略核心點。對于“吐故”,長信基金指出,政策的收縮將令市場面臨比較差的環境:一方面,需求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特別是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的調整幅度較大。另一方面,由于PPI的滯后傳導和CPI的低基數效應,CPI有階段性上行的壓力。許多行業的盈利下行態勢難以避免,而CPI階段性上行壓制估值,對于容易受經濟周期下行影響的行業特別是地產鏈的負面影響較大。從投資策略看,對于這些行業要減倉回避,即“吐故”。“納新”則是指,2018年也有積極的一面。去產能和去庫存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補短板將成為2018年的重心。政府在推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方面會有一些重大投資和支持政策。從投資策略看,對于半導體先進制造、5G通信等新興行業,要更加關注,即“納新”。
整體而言,展望2018年,長信基金總經理助理、基金經理安昀表示,2018年的A股市場獲得正收益的概率仍然較大。2018年藍籌和成長均有機會。盡管藍籌股2017年占盡優勢,但是目前看估值并不貴,銀行、地產、家電、建筑等行業依然較為便宜,獲得一定收益的可能性較大;從長期跟蹤的成長股來看,也有一部分股票進入了買入區間,比如一批方向正確、估值合理且質地優良的公司。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