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監管下發流動性管理新規,對貨幣基金持有人集中度指標、可投資標的的范圍進一步約束,流動性新規中三個“10%”的規定導致貨幣基金短期內收益率持續走低。然而隨著年末時間節點的臨近,市場資金面緊張、流動性趨緊,疊加股市回調、債市調整等因素,貨幣基金收益率“芝麻開花節節高”。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近一個月以來,貨幣基金區間7日年化收益率呈現出向上攀爬的態勢。同花順(50.440, 0.35, 0.70%)iFinD數據顯示,11月8日-14日,貨幣基金區間7日年化收益率為3.8938%,11月15日-21日,貨幣基金收益率微升至3.8943%,此后一周,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持續上揚,一舉突破4%關口,達到4.3096%。最新一周(11月29日-12月5日)數據顯示,貨幣基金收益率抬升至4.6249%。
從單只產品來看,排除因資金回撤造成的凈值波動,截至12月6日,包括泓德添利貨幣、金元金通寶貨幣、泰達宏利活期友貨幣B份額在內的6只(A、C份額合并計算)產品在最近一周時間內的收益破5,超六成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4%,如嘉實快線貨幣A、信誠貨幣B、先鋒日添利B份額,7日年化收益率分別為4.87%、4.73%、4.81%。
對于年末貨幣基金收益率攀升的原因,大泰金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驊表示,11月央行前期投放的流動性陸續到期回籠,資金面呈現中性偏緊態勢;臨近年底,銀行資金回流壓力逐漸顯現,疊加存款考核以及市場對資金需求旺盛,市場利率的走高會使貨幣基金收益率進一步走高。從監管角度看,目前去杠桿尚未結束,年底之前仍有出臺進一步監管政策的可能,如果相關監管政策出臺再疊加年底資金面收緊,短期收益率很可能進一步上行,也利于貨幣基金提高收益。
盈碼基金研究員楊曉晴也指出,監管的加強、貨幣的收緊、杠桿的下降導致市場利率整體上行,依靠利率掙收益的貨基受益。“每逢年末市場對現金的需求都會加大,而且基金管理人也會清倉債券兌現浮盈,貨幣基金往往會有年末翹尾效應。”
盡管年末貨幣基金走出上揚行情,但是對于明年貨幣基金的走勢業內持有質疑的聲音。王驊坦言,長期來看,不管是貨幣基金的總體規模還是收益率都會受到流動性新規約束。貨幣基金在新規實施后將更專注于流動性管理工具這一功能定位,為加強貨基流動性管理,新規對持有人集中度較高的貨基配置高流動性資產比例以及剩余期限都進行了嚴格限制,未來貨幣基金發展會根據組合規模及市場情況,調整資產配置比例和結構,以適應流動性管理的需要,整體的收益率水平可能不會保持今年整體的高收益。
“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飆高實際上只是年末貨幣市場趨緊背景下的短期現象,并非代表其長期收益水平,看重年底貨基投資行情的基民需酌情布局。”業內人士補充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