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09:35 | 來源:未知 | 作者: 陸慧婧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基金二季報中發現了一起烏龍事件——由于可轉債未及時賣出或轉股,相關品種遭遇強制贖回,基金公司需全額彌補持有人。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基金二季報中發現了一起烏龍事件——由于可轉債未及時賣出或轉股,相關品種遭遇強制贖回,基金公司需全額彌補持有人。
這只“攤上事兒”的基金為益民多利債券基金,其二季報稱,“基金持有歌爾轉債因工作失誤未在贖回日前進行轉債賣出或轉股,造成該轉債被強制贖回。對此,公司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全額彌補,未對基金凈值造成影響。”
歌爾轉債于2017年5月19日觸發有條件贖回,6月30日為停止交易和轉股日。而在歌爾轉債披露債券前十大持有人名單(截至6月30日)中,不僅益民多利債券基金,還有另外兩只產品也牽扯其中。
●歌爾轉債觸發強贖條款
先科普一下,可轉債即可轉換公司債券,其投資者可在約定期限內,按照事先確定的價格將該債券轉換為公司普通股??赊D債同時具備普通股不具備的債性、普通債權不具備的股性。當標的股票下跌時,可轉債價格受到債券價值的有力支撐;當標的股票上漲時,可轉債內含的期權使其可以分享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在今年二季度權益類資產反彈行情中,部分債券基金就通過優選可轉債個券,增加轉債等權益類資產獲得了較好收益。
回到正題,可轉債發行時通常會設置贖回條款,來看歌爾轉債發行時的贖回條款,“一,到期贖回條款在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期滿后五個交易日內,發行人將以本次發行的可轉債票面面值上浮8%(含最后一期利息)的價格向投資者贖回全部未轉股的可轉債;二,有條件贖回條款轉股期內,當下述兩種情形的任意一種出現時,本公司有權決定按照債券面值加當期應計利息的價格贖回全部或部分未轉股的可轉債:1)在轉股期內,如果本公司股票在任何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不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含130%);2)當本次發行的可轉債未轉股余額不足3000萬元時。若在前述三十個交易日內發生過轉股價格調整的情形,則在調整前的交易日按調整前的轉股價格和收盤價計算,調整后的交易日按調整后的轉股價格和收盤價計算。”
由于歌爾股份股票自2017年4月7日~5月19日,連續30個交易日中已有1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不低于當期轉股價格的130%,已觸發《募集說明書》約定的有條件贖回條款,歌爾股份于今年5月24日宣布6月30日強制贖回可轉債,贖回價格為100.55元/張。其中,個人投資者持有歌爾轉債代扣稅后贖回價格為100.44元/張;投資基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持有歌爾轉債代扣稅后贖回價格為100.495元/張。
5月24日起至6月29日,歌爾股份連續發布15次關于歌爾轉債贖回實施的公告,在7月10日公布的歌爾轉債贖回結果公告中,歌爾轉債被強制贖回的仍有8178 張,贖回金額合計822297.90元,占發行總額的0.03%。
●機構陷可轉債強贖“烏龍”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歌爾轉債已于6月30日停止交易和轉股,而在其同時披露的截至二季度末持有人名單中,仍有三家機構位列其中。
歌爾轉債公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歌爾轉債前10名持有人情況中,最大的持有人為一位姓徐的自然人,持有該轉債1000張,持有占比12.23%;另外6名自然人合計持有2877張,占比35.18%。此外,還有另外兩只產品也牽扯其中。
益民多利債券基金成立于2008年5月21日,今年以來凈值下跌0.04%,鼎鋒另類策略8期基金成立于2016年3月24日,投資范圍包括股票、債券、優先股、證券回購等。
益民多利債券基金在二季報中也回應了上述情況,“對此,公司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全額彌補,未對基金凈值造成影響,有效地保護了每一位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公司在事后對相關流程和風險控制環境進行了檢討和改進,以杜絕此類事情的再現。”
多位受訪基金公司投研人士指出,歌爾轉債強贖并不屬于基金經理對可轉債的投資判斷,只能歸結為工作失誤。“可轉債公告一般是由基金研究員跟蹤,也許基金經理一時忘記轉股,公司風控部門也沒有及時提醒,導致工作失誤。”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負責人如此分析。
事實上,早在2007年,公募基金行業也發生過類似可轉債強贖致使基金資產遭遇損失事件。根據當時監管部門向基金公司發布的通告,泰達荷銀(現已更名為泰達宏利)、南方、華安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在8月中旬因未能及時轉股或賣出所持有的上電轉債,而被上市公司強制贖回,直接造成了2200萬元的損失,這部分損失由基金公司風險準備金彌補。
“可轉債遭遇強制贖回屬于老問題。”一位基金公司投研人員稱,這些錯誤再次發生,說明基金公司還是需要加強內控管理。
●小基金公司舉步維艱
歌爾轉債退市前最后一個交易日(6月29日)收盤價146.1元,與歌爾轉債強贖價100.495元之間存在45.605元的價差。若以該價格計算,益民基金持有的760張歌爾轉債,合計需彌補34659.8元的基金資產損失。
而益民多利債券基金2016年全年管理費收入合計20.7萬元,以此計算,歌爾轉債損失占到該基金管理費比重16.76%。
益民基金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注冊資本1億元,重慶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中山證券為公司三大股東。其中,重慶國際信托持有49%股份,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不過成立逾10年,益民基金發展并不算快,最新一個季度(2017年二季度),益民基金資產規模僅有21.13億元,在108家公募基金管理人中排名96位,相比去年同期規模幾近腰斬。2016年,該公司旗下7只基金合計管理費收入2859.85萬元,管理費收入最高的益民創新優勢混合基金收入達1369.59萬元,占全部管理費的47%。
此外,該公司的基金經理人手也相對有限。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益民基金目前共有包括益民多利債券基金經理吳楨培在內3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旗下8只基金。此外,在益民基金投委會成員名單中,還有研究部總經理胡彧、基金經理助理陳江威。
不過,在總經理黃樺2016年初履新益民基金后,該公司產品不僅有加快的跡象,今年以來,相繼發行了益民中證智能消費主題指數、益民信用增利純債基金;新的基金產品——益民信用增利純債基金目前仍在發售期,這已經是超過了該公司過去4年發行的產品總和。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