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15:06 | 來源:金融界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5年2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交銀理財開出了1750萬元的巨額罰單,創下銀行理財子公司單筆罰款金額新高。處罰直指兩大核心問題:一是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規范,二...
在資管新規全面落地與市場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交銀理財作為交通銀行全資理財子公司,正面臨合規管理與市場信任的雙重考驗。從代銷產品逾期引發的投資者糾紛,到因信息披露不規范被監管重罰,其發展路徑暴露出傳統業務收縮與新興業務增長乏力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更折射出理財行業在凈值化轉型中的普遍陣痛。
合規漏洞頻現:1750萬元罰單背后的管理失位
2025年2月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交銀理財開出了1750萬元的巨額罰單,創下銀行理財子公司單筆罰款金額新高。處罰直指兩大核心問題:一是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規范,二是投后管理勤勉盡職義務履行不到位。根據《資產管理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理財產品需在募集期全面披露銷售文件,并在存續期定期更新重大事項。然而,交銀理財在部分產品運作中未能嚴格執行上述規定,導致投資者無法及時掌握底層資產風險變動信息。
這一處罰暴露出交銀理財在規模擴張中的管理短板。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其理財產品余額達1.4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5%,但快速增長的規模并未伴隨合規能力的同步提升。例如,在“交銀理財中短債30天持有專享”產品中,投資者購買前被告知年化收益率可達3%以上,但實際運作期間收益率長期低于2%,甚至出現單月-2%的虧損。盡管交銀理財聲稱建立了“以母行為主體,開放、多元的全渠道體系”,但銷售環節的風險提示不足與存續期信息披露滯后,使得投資者權益保護流于形式。
代銷業務信任崩塌:股權產品逾期引爆連鎖反應
代銷信托產品的逾期事件,成為交銀理財聲譽受損的導火索。2024年3月,交銀信托發行的“嘉廷33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到期未兌付,該產品預期收益率6.2%,風險等級為R5,投資標的為深圳華僑城純股權項目。多名投資者指出,交通銀行理財經理在銷售過程中存在誤導行為,“將股權產品包裝成固定收益類產品推介,并指導客戶修改風險測評結果以通過適當性審查”。投資者直言:“銷售時承諾保本保息,但實際項目方無回購義務,這與銀行宣稱的穩健形象嚴重背離。”
理財產品收益困局:穩健型產品難掩收益波動
在市場利率下行與權益資產波動加大的環境下,交銀理財的“穩健型”產品頻頻陷入收益不及預期的爭議。以“交銀理財中短債30天持有專享”為例,投資者在2024年1月購入時,產品頁面顯示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超3%,但持有后收益率持續走低,部分時段甚至跑輸同期定存利率,迫使投資者提前贖回止損。
盡管交銀理財試圖通過拓展行外代銷渠道改善產品結構,但其核心矛盾仍未解決:一方面,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收縮壓力加大;另一方面,權益類產品投研能力不足,難以在低利率環境中創造超額收益。2024年,交通銀行理財業務收入同比下滑,與工銀理財、農銀理財等頭部機構的規模增長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出其在市場競爭中的被動局面。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