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13:31 | 來源:北京商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皇氏集團成立于2001年,憑借特色乳品水牛奶起家,旗下品牌包括“皇氏水牛”“一只水牛”等。2010年,皇氏集團在深交所上市。作為乳業頭部企業,近些年皇氏集團不安于乳業主...
4月1日,皇氏集團股價“一”字跌停。前一日晚間,皇氏集團發布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皇氏集團的麻煩不止如此,此前披露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凈利潤虧損約6.2億—6.8億元,同比由盈轉虧,上年盈利6734.52萬元。從扣非凈利潤來看,皇氏集團已經連虧五年,意味著其頻頻跨界失利后,主業面臨巨大困境。跨界失利、業績下滑疊加下,皇氏集團股價已從2015年最高峰時的30.12元/股跌至2025年4月1日的3.46元/股,下跌近九成。
巨額判賠
3月31日,皇氏集團披露公告稱,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后,對近期經營情況自查:2019年11月11日,皇氏集團原子公司皇氏數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皇氏數智”)與泰安市東岳財富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岳財富”)簽訂《泰安市東岳數智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合伙協議》(以下簡稱《合伙協議》)、《泰安市東岳數智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合伙協議之補充協議》(以下簡稱《補充協議》),2019年11月12日,公司對《合伙協議》進行披露,但未披露《補充協議》,直至公司于2023年11月收到關于皇氏數智與東岳財富簽訂《合伙協議》及《補充協議》引發的合同糾紛案件訴訟材料,才對該《補充協議》主要內容進行披露。
根據此前公告,《補充協議》主要涵蓋兩方面內容。一是投資收益差額補足義務。根據協議約定,需確保東岳財富在持有基金份額期間,每年能夠從基金取得相當于投資本金6.5%的投資收益。若東岳財富每年從基金所獲得的實際投資收益金額低于上述約定收益金額,皇氏數智將承擔差額補足義務。二是基金份額回購觸發條件。當泰安市東岳數智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未達到在2025年度實現凈利潤不低于4億元整時,東岳財富有權要求皇氏數智收購其持有基金的全部份額,涉及金額為東岳財富當初的投資本金3.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皇氏集團于2023年3月將皇氏數智100%股權以4732.81萬元的價格對外轉讓,但2024年11月泰安中院一審判決顯示,判令皇氏數智支付投資本金3.1億元并支付差額補足款,皇氏集團需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皇氏集團當前面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困境,且因跨界收購子公司糾紛背負巨額債務。在此情形下,皇氏最需要做的是積極應對監管調查,誠懇接受處理,并盡快解決子公司糾紛,明確債務清償方案”。
業績預警
巨額判賠計提影響下,皇氏集團2024年度業績預警。
根據皇氏集團披露的2024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6.2億—6.8億元,上年同期盈利6734.52萬元。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為:因訴訟引發的計提預計負債,信用減值損失、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公司2023年因轉讓云南皇氏來思爾乳業有限公司、云南皇氏來思爾智能化乳業有限公司股權,確認非經常性損益2.1億元,2024年度不存在上述事項,因此公司2024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
皇氏集團成立于2001年,憑借特色乳品水牛奶起家,旗下品牌包括“皇氏水牛”“一只水牛”等。2010年,皇氏集團在深交所上市。作為乳業頭部企業,近些年皇氏集團不安于乳業主業,頻頻跨界并購,涉足影視、幼教、互聯網、信息服務及光伏等產業。皇氏集團多元化布局下,不但未能形成協同效應,反而因資源分散與資金消耗,導致主業與新興業務顧此失彼。
2024年度業績預告顯示,皇氏集團預計扣非凈利潤虧損4.94億—5.54億元。此前皇氏集團已經連續四年扣非凈利潤為負數。2020—2023年,皇氏集團扣非凈利潤分別約為-1.91億元、-5.2億元、-1.06億元和-1.52億元。
此次公告中的皇氏數智是皇氏集團在信息服務領域的布局。2020—2022年,皇氏數智持續虧損,凈虧損累計達4256.37萬元。若二審維持原判,皇氏集團還需承擔超過3.9億元的債務連帶清償責任。更為嚴重的是,皇氏集團還會形成對東岳財富投資本金3.1億元的長期資金占用,根據2024年退市新規顯示,可能會觸發股票停牌甚至是退市風險。
近十年來,皇氏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常年維持在60%—70%的高位。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65.64%,遠高于行業均值40.83%。
負債高企的同時,影響了皇氏集團在研發領域的投入。年報顯示,皇氏集團的研發費用從2020年的7388萬元降至2023年的4889萬元,下降了33.83%。反之,皇氏集團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呈現逐年上升態勢。銷售費用從2020年的1.97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3.1億元,同比增長57.36%;管理費用由2020年的1.49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21億元,同比增長48.32%。
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認為,“皇氏集團當前應聚焦乳業主業,剝離非核心業務,優化資源配置。同時,加強財務管理,控制成本,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為恢復市場信心,需透明溝通整改進展。此外,還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創新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市場需求”。
對于未能及時披露《補充協議》的原因、未來如何提升持續性盈利能力、如何避免主業分散風險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郵件向皇氏集團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