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13:44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細分季度表現來看,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業績出現斷崖式下降,當季營收7.89億元,同比下降36.29%;歸母凈利潤-0.86億元,同比下降364.47%;扣非歸母凈利潤-0.91億元,同比下降1...
近日,悅康藥業(14.410, -0.43, -2.90%)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公告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37.81億元,同比減少9.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4億元,同比減少33.05%;扣非歸母凈利潤1.11億元,同比減少16.3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4.38億元,同比減少44.21%。
細分季度表現來看,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業績出現斷崖式下降,當季營收7.89億元,同比下降36.29%;歸母凈利潤-0.86億元,同比下降364.47%;扣非歸母凈利潤-0.91億元,同比下降1410.28%。
核心產品陷“一藥兩價”爭議價格腰斬 年均20億推廣費商業賄賂風險幾何?
對于業績的大幅下滑,悅康藥業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對“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價格進行調整,同時對該產品銷售策略進行相應調整,導致第四季度該產品的銷售收入、利潤貢獻減少,進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2024年度的相關財務指標表現。
悅康藥業對“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價格進行調整源于2024年12月的“一藥兩價”事件。“一藥兩價”中的兩價即底價和開票價,藥企先把藥品按開票價銷售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銷售給醫療機構,交易完成后藥企再把開票價與底價之間的差價返還給經銷商。
2024年12月20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對個別藥企虛開發票制造“兩套價格”問題進行關注的函》。其中提到2022年、2024年,公安部門先后偵破兩起醫藥領域虛開發票案,一款名為“銀杏葉”的藥品,底價每支8.5元,售價每支25.28元,醫生每使用1支可提成4元,藥品提成金額占藥品開票價與底價差額的兩成以上。
資料顯示,悅康藥業的核心產品“悅康通”為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2023年銷售額達26.4億元,占當期公司總營收的比例約63%,市場占有率超過80%。同時,以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為主的心腦血管板塊毛利率高達92.5%,遠高于公司抗感染、消化系統、降糖類藥物、原料藥毛利率的9.98%、3.86%、30.61%、7.80%。
“一藥兩價”風波出現后,悅康藥業表示“公司始終堅守國家法律法規及醫保政策紅線,秉持合法合規的經營理念,未指導及要求通過經銷商抬高掛網價格、實施不正當營銷行為”,但隨后不久便將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底全國掛網價格由24.1元、18.14元統一調整為每支11.2元,此舉也被投資者稱為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除了監管關注后主動降價,“自斷臂膀”之外,悅康藥業的銷售費用同樣提示商業賄賂風險。由于醫藥代表商業賄賂費用最終需要藥企承擔,因而需以各種形式歸入企業財務。其中,以學術推廣、廣告宣傳等名義,通過銷售費用套取資金,以直接或通過第三方的形式支付給經銷商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
從銷售費用看,2020年-2024年,悅康藥業銷售費用分別為20.16億元、23.27億元、19.78億元、17.67億元、13.02億元,銷售費用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46.46%、46.86%、43.56%、42.11%和34.43%。其中,市場宣傳及推廣費占比長期保持在95%以上。
潛力品種多成時代棄子 傳統盈利模式瓦解后陷轉型困局
集采降價、醫保控費、內卷加劇的時代背景之下,藥企通過“一藥兩價”抬高掛網價格維持利潤,通過銷售返點實現產品放量或許也是無奈之舉。但需要看到的是,隨著生物醫藥產業升級迭代,固有商業路徑想要維持下去已愈發艱難,唯有守正創新才是企業行穩致遠的正途。
悅康藥業同樣試圖以研發創新尋找新增長點,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為3.74億元,研發費用率升至9.9%,近五年間研發費用絕對值及研發費用率一直穩步提升。但短期來看,研發投入仍難以轉化為實質性收益。
從在研項目看,公司在研產品仍然集中于仿制藥,新藥項目絕大部分處于臨床前研究或早期臨床階段,未來能否成藥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唯一度過二期臨床這一新藥研發“死亡之谷”的管線YKYY017適應癥為預防和治療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在新冠疫情早已結束的當下,產品市場前景難言樂觀。
回顧悅康藥業的發展歷史,公司的研發方向一直聚焦于見效快,易創收的熱點品種。但從結果來看,相關品種大多未達預期。除了預防和治療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的霧化吸入劑外,公司自主研發的,曾被視為具有爆品潛力的枸櫞酸愛地那非片(偉哥)的銷售情況同樣慘淡。
悅康藥業的愛力士®枸櫞酸愛地那非片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具有全新化學結構的1.1類新藥,同時也是抗ED領域的首個國產專利新藥。該藥物于2021年獲批上市,但如今在年報中甚至無法在前五大產品中占據一席之地,亦未披露產品產銷量數據。
眼下,ED藥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已逐步由藍海市場轉為紅海市場,愛力士®的天花板已十分明顯。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國內已有18家企業獲得西地那非生產批文,產品數量達35個,多家廠商的仿制藥已納入集采,西地那非已經步入2元時代。
整體來看,悅康藥業的現狀揭開了醫藥企業轉型期的典型困境——傳統盈利模式瓦解,而新增長極尚未成型。在帶量采購、合規監管、創新競賽的多重擠壓下,公司能否通過成本優化與研發突圍重建護城河,仍需時間驗證。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