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9 14:58 | 來源:長江商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了解,穩健醫療旗下品牌主要包括“winner穩健醫療”和“Purcotton全棉時代”,分別對應公司醫用耗材、健康生活消費品板塊。其中,全棉時代的業務涵蓋干濕棉柔巾、衛生巾...
消費大健康企業穩健醫療(300888.SZ)核心品牌被曝牽涉衛生巾殘次料被翻新售賣。
據央視“3·15”晚會報道,山東濟寧梁山縣的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存在收購衛生巾、紙尿褲殘次料翻新后“二次銷售”的情況,包括自由點、全棉時代、蘇菲、好之等知名品牌在內的多家廠商涉及其中。
3月16日,深交所向穩健醫療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相關情況。這也是創業板2025年的首份關注函。
據了解,穩健醫療旗下品牌主要包括“winner穩健醫療”和“Purcotton全棉時代”,分別對應公司醫用耗材、健康生活消費品板塊。其中,全棉時代的業務涵蓋干濕棉柔巾、衛生巾、成人服飾等,為穩健醫療貢獻了超五成營收。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24年上半年,全棉時代毛利率為56.9%,這一毛利率水平甚至高于黃金首飾。業績方面,自2023年以來,穩健醫療業績不穩,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74.25%。雖然業績下滑,但穩健醫療營銷毫不吝嗇,銷售費用增長明顯,近五年時間,公司銷售費用累計達92.8億元。
在業績的下滑和上述事件的雙重影響下,3月17日,穩健醫療低開超8%,在集合競價階段也一度跌停,此后雖有所回升,但截至當日收盤,股價仍大幅下跌6.12%,總市值為255.6億元。
殘次料翻新銷售被曝光
穩健醫療卷入衛生巾殘次料被翻新售賣輿論風波。
根據央視“3·15”晚會曝光,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以極低的價格,從正規企業收購本應銷毀的不合格紙尿褲、衛生巾產品,隨后進行翻新再“二次銷售”。其中不乏穩健醫療旗下品牌全棉時代、蘇菲等知名品牌產品。
3月15日晚間,全棉時代通過官方微博火速回應稱,全棉時代所有官方正規渠道在售產品,選擇材料及生產流程均嚴格遵循國家相關的安全規范,堅決拒絕二次回收原料,且通過國家權威檢測機構檢測合格、符合國標相關標準才會上架銷售。
全棉時代表示,關于央視“3·15”晚會中曝光的制假售假、假冒偽劣情況,所涉企業“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與全棉時代無任何合作關系,全棉時代從未向其提供任何授權或供貨,其行為已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全棉時代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追究其法律責任。
3月16日早間,針對旗下品牌全棉時代被央視“3·15”晚會提及的情況,穩健醫療收到了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
關注函要求穩健醫療自查并說明是否知悉、參與報道所述違規業務,以及是否存在交易往來或者應予說明的關聯、合作關系。同時,公司需說明原材料采購、生產殘次品處置的制度和實際執行情況,內部控制機制是否有效運轉,是否存在采購不合格原材料、殘次品違規流通或處置的漏洞,如是擬采取的整改完善措施。
事實上,這并非全棉時代第一次陷入產品質量的輿論風波。據報道,2024年12月,廣州市消委會聯合香港消委會、澳門消委會開展了濕廁紙比較試驗。結果顯示,其中1款全棉時代濕廁紙可沖散性不達標,有造成馬桶堵塞的風險。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全棉時代的投訴不在少數,截至3月18日,相關投訴量達到966起。有消費者表示,在全棉時代旗艦店購買的隔尿墊,收到外包裝全都是蟑螂屎。還有消費者投訴稱,全棉時代的衛生巾有蟲卵、產后紗布收腹帶纖維含量不合格等。
銷售費是研發費的5.3倍
資料顯示,穩健醫療于2020年登陸深交所,是一家主要通過“winner穩健醫療”品牌和“Purcotton全棉時代”品牌實現醫療及消費板塊協同發展的大健康企業。其中,全棉時代產品包括干濕棉柔巾、衛生巾、嬰童服飾與用品、成人服飾、其他無紡/有紡制品等。
近年來,全棉時代的收入呈現出持續增長態勢。2023年—2024年上半年,全棉時代分別實現營收42.6億元、22.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4%、10.6%,毛利率均為56.9%。
對于穩健醫療來說,全棉時代是公司的核心品牌,2023年—2024年上半年,均為公司貢獻了超五成營收。具體來看,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全棉時代貢獻的營收分別占到了穩健醫療總營收的56.52%、52.05%。
另一方面,長江商報記者關注到,在此次“3·15”事件之前,穩健醫療的業績就已經呈現出下滑態勢。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穩健醫療分別實現營收、凈利潤81.85億元、5.8億元,分別同比下滑27.89%、64.84%。
進入2024年,穩健醫療業績仍未出現明顯好轉。2024年前三季度,穩健醫療實現營收60.7億元,同比增長0.99%;凈利潤為5.53億元,同比下降74.25%。公司將業績下滑的原因主要歸結于感染防護產品需求大幅下降 。
需要提及的是,穩健醫療近年來營銷力度逐步加大,銷售費用持續增長。財報顯示,2020年—2023年,其銷售費用分別為15.75億元、19.89億元、20.5億元、20.9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穩健醫療銷售費用同比增長8.99%至15.76億元。也就是說,近五年時間,該公司銷售費用累計達92.8億元。
作為對比,穩健醫療在研發投入上略顯吝嗇,2020年—2024年前三季度,其研發費用分別為4.11億元、2.98億元、4.88億元、3.22億元和2.32億元,累計達17.51億元。依此計算,近五年來穩健醫療累計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的5.3倍。
行業人士表示,穩健醫療在“3·15”事件和業績下滑的困境下,暴露出公司在內部管理、市場競爭、業務結構和戰略調整等多方面存在的問題。對于公司而言,如何應對此次危機,化解消費者信任危機,加強內部管理,優化業務結構,調整發展戰略,將是未來能否走出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