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13:43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年公司盈利能力受損與公司業務模式轉變有關。在2024年4月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公司表示:隨著業務的發展,尤其是海外業務和汽車電子業務的高速增長,過去數年間,公司的...
2025年3月5日,惠州光弘科技(33.530, -0.46, -1.35%)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光弘科技”)公布重大資產購買預案,擬以7.3億元人民幣的基礎價格收All Circuits S.A.S.100%股權和 TIS Circuits SARL(以下簡稱“TIS工廠”與“AC公司”)0.003%股權,兩標的公司均在另一上市公司航天科技(11.530, -0.35, -2.95%)旗下。
市場對該事件的反應不算樂觀,此前公司于2024年11月末首次公布該收購計劃時,股價于公告發布前的11月中旬便開始暴跌,跌勢一直持續到今年1月中旬,一輪波動蒸發近四成市值。
市場的悲觀預期或許與標的公司差強人意的業績有關。兩標的公司的老東家航天科技近年來經營不善,其在汽車電子賽道布局的AC公司、TIS工廠也在2024年上半年錄得千萬虧損。
此外,本次交易方案中并沒有任何業績補償承諾和減值補償承諾,光弘科技子公司作為收購主體還向標的公司提供借款,以幫助標的公司償還對外欠款。以上交易安排進一步抬高了并購風險。
光弘科技作為電子制造服務(EMS)商,近年乘著汽車電子EMS的發展機遇加大投入,此次收購或也是看重標的公司的協同效應,實現汽車電子領域的資源整合、客戶拓展。
然而,標的公司當下的業績并不出彩,并購方案中的部分條款也潛藏風險,光弘科技能否化解以上風險、充分整合資源、發揮標的資產的協同作用,還是未知。
光弘科技模式切換下盈利能力受損 近年增收不增利
光弘科技作為國內領先的EMS企業,其服務的領域較為廣泛,產品涵蓋了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網絡通訊、物聯網、新能源等多個領域。
其中,消費電子為公司業績的頂梁柱,2023年公司消費電子類產品的營收為42.55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78.75%。
其次便是近年快速崛起的汽車電子類產品,2021年到2023年,該品類營收由0.58億元暴漲至7.03億元,兩年復合增速高達248%,截至2023年營收占比已達到13.01%。
在此背景下,光弘科技對AC公司、TIS工廠發起并購。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光弘科技營收飛速增長,盈利能力卻一降再降,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2020年到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22.85億元、36.04億元、41.80億元、54.02億元,呈持續上漲態勢,三年復合增速為33.21%。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錄得51.78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49.91%,仍實現高增。
然而,反觀公司歸母凈利潤,卻是跌宕起伏,常年徘徊在3-4億元之間。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獲得歸母凈利潤1.49億元,對比去年同期下降37.37%。
近年公司盈利能力受損與公司業務模式轉變有關。在2024年4月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公司表示:隨著業務的發展,尤其是海外業務和汽車電子業務的高速增長,過去數年間,公司的業務模式已從原先“來料加工”為主的模式逐漸改變。需要公司進行原材料采購的“交鑰匙”模式的占比逐年提升。業務模式的演變,帶來了公司營業額更高速度的增長,也同時導致毛利率數據受到影響。
2018年到2019年,公司毛利率達到歷史高點,分別為31.91%、31.83%。而此后,公司毛利率一路走低,2020年到2023年分別為26.06%、20.54%、18.56%、17.53%。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為11.94%,再次迎來斷崖式下降。
標的公司2024年上半年虧損 借款問題進一步抬升并購成本
此次并購標的AC公司系總部位于法國的 EMS 企業,主要客戶遍及歐洲、美洲、非洲等地。AC公司長期深耕汽車電子領域,在汽車電子領域的EMS服務行業具有深厚的技術儲備和經驗積累,并與眾多知名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而TIS工廠為AC公司之子公司,AC公司直接持有TIS工廠99.997%股權。收購完成后,公司將控制AC公司及其控股的TIS公司的100%股權。
從交易預案披露的業績數據來看,2024年上半年AC公司和TIS工廠分別實現營收16.27億元和1.99億元,實現凈利潤-1881.09萬元和-695.23萬元。此外,截至2024年上半年,TIS工廠凈資產為負,為-2504.28萬元。
標的資產業績并不算出眾,或是出于此原因,在2024年11月光弘科技首次披露并購意愿前后公司股價發生了比較大的波動。2024年11月12日,光弘科技股價達到年內高點,收至43.33元/股,此后幾日股價開始大幅下跌,截至2024年11月26日公司披露并購定增預案時,股價已下跌近20%至34.75元/股。此后,公司股價又經歷幾輪下跌,2025年1月10日收盤價為25.70元/股,較此前最高點已下降逾四成。
而光弘科技“接盤”虧損資產也有自己的戰略考量。公司表示,此次收購完成后,公司將在歐洲、美洲、非洲形成產業布局,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并推動公司全球化產業布局逐步完善,助力公司充分利用各地經濟政策和地緣優勢,滿足品牌客戶全球化的市場需求。
為滿足這一戰略目標,光弘科技或在交易條款上做出了讓步。一方面,本次交易并沒有進行任何業績補償承諾和減值補償承諾;另外,為了推進交易,光弘科技子公司擬向標的公司借款,以幫助其償還債務。
據交易預案顯示,標的公司AC 公司及其子公司GDL公司欠有借款本金1500萬歐元和417.7萬美元。為了本次交易的順利推進,光弘科技的子公司擬向AC公司及GDL公司分別提供借款,屆時將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確認實際借款的金額。
這近1.5億元的借款本質上也是并購成本,且成為標的公司債主進一步提升了并購風險,此次并購的代價著實不低。
總體而言,光弘科技向汽車電子領域擴張的戰略野心已然顯現,但此次并購也著實存在著些許隱憂。光弘科技能否用好這把“雙刃劍”,披荊斬棘的同時又不傷及自身的財務安全,還請各位審慎跟蹤看待。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